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222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动态培养体系,该体系可精准模拟子宫内膜在体内的生理微环境,包括周期性机械应力、流体剪切力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对比传统3D静态培养与微流控芯片动态培养体系,明确了动态培养在类器官形态、功能等层面的显著优势,深入体现了微流控技术在构建高仿生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中的独特价值。该动态培养体系构建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能为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以及再生医学研究等提供更贴近体内真实状态的可靠体外平台,助力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尤其涉及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参与月经周期调控、胚胎着床及妊娠维持的关键组织,其结构与功能的异常可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不孕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深入探究子宫内膜的生理病理机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再生修复策略,依赖于能精准模拟体内真实微环境的体外模型。类器官作为一种三维(3d)细胞培养体系,可在体外重现组织的部分结构与功能,已成为子宫内膜相关研究的重要工具。

2、目前,子宫内膜类器官的体外构建多依赖传统3d静态培养体系。该体系通常将分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混合于matrigel基质胶中,以胶滴形式接种于培养板,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静态培养。通过这种方法,细胞可自组装形成具有一定三维结构的类器官,且能表达上皮细胞(如e-cadherin、zo-1)和基质细胞(如vimentin)的标志性分子,初步体现子宫内膜组织的部分特征。

3、然而,传统3d静态培养体系存在显著局限性:其形成的类器官形态不够规整,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控芯片以及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构建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设有培养腔室和储液池,所述中层为PET微孔膜,所述下层设有蛇形微流体通道;且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有用于施加周期性机械应力和用于形成周期性灌注流体剪切力的精密摇床;所述子宫内膜类器官包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且所述子宫内膜类器官在动态培养条件下形成,具有腺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室为直径5mm、高度8 mm的圆柱状腔室,预涂胶原蛋白I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环境。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控芯片以及在所述微流控芯片上构建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设有培养腔室和储液池,所述中层为pet微孔膜,所述下层设有蛇形微流体通道;且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有用于施加周期性机械应力和用于形成周期性灌注流体剪切力的精密摇床;所述子宫内膜类器官包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且所述子宫内膜类器官在动态培养条件下形成,具有腺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室为直径5mm、高度8 mm的圆柱状腔室,预涂胶原蛋白i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宫内膜类器官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微孔膜的孔径为0.4μm,厚度为10μm,用于分隔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特沙妍秀尹唯思周鸿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