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1843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7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磨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耐磨隔热膜含基材层与硬化胶水层,硬化胶水层由含环氧树脂(40%‑50%)、乙烯基活性稀释剂(5%‑10%)、阳离子起始剂(1%‑3%)、纳米氧化钨颗粒(10%‑20%)、钛酸酯螯合物(0.5%‑1%)、紫外光吸收剂(1%‑3%)、酸性分散剂(0.15%‑0.3%)、流平剂(0.2%‑1%)及溶剂的涂布液固化形成,各组分协同作用,使硬化胶水层具高硬度、高耐磨、抗紫外性、抗红外性及高可见光透过率。制备方法中,先在溶剂中混合纳米氧化钨颗粒及钛酸酯螯合物,再加入其余组分,经涂布、固化等步骤,控制施工温度100‑130℃,干膜厚度1.5‑2微米,能提高镀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隔热膜,尤其涉及一种耐磨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与日常生活中,隔热膜作为一种功能性薄膜材料,在建筑、汽车、电子显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对隔热、防护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景下,耐磨隔热膜凭借其能有效阻挡红外线与紫外线、同时具备一定耐磨性能的优势,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2、目前,行业内针对耐磨隔热膜的制备已发展出多种技术模式。其一为在玻璃表面镀上金属层,并在两层玻璃中间夹入抗紫外胶水,以此实现抗红外与抗紫外的效果,该方案利用金属层对红外线的反射特性以及抗紫外胶水对紫外线的吸收或反射功能,达到隔热与防护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案在镀膜过程需要在玻璃这一刚性基材上进行,镀膜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而且玻璃本身不可折叠的特性,限制了其在一些需要柔性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3、另一种常见方案是在基材挤出成型的过程中,将具有一定的红外吸收与反射性能的材料添加到基材内部,随后在基材正面涂布硬化层,背面涂布抗紫外胶水。通过在基材中融入红外吸收与反射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薄膜隔热功能,同时,正面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和硬化胶水层,所述硬化胶水层由涂布液在所述基材层上固化后形成,所述涂布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紫外光吸收剂,所述紫外光吸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酸性分散剂,所述酸性分散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流平剂,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和硬化胶水层,所述硬化胶水层由涂布液在所述基材层上固化后形成,所述涂布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紫外光吸收剂,所述紫外光吸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酸性分散剂,所述酸性分散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液还包括流平剂,所述流平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酯螯合物为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双(乙酰丙酮基)乙氧基异丙基钛酸酯、双(乙酰丙酮基)异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冒楼民胡恒袁龙飞王开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