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0001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属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领域,主要用于解决传统预埋管线堵塞检测中误检率高、灵敏度不足及无法精确定位堵塞点的问题。该方法通过在预埋管线入口端连接多级风压气泵模块,出口端设置含浮球的机械联动组件;通过施加初始风压监测浮球位移和偏转角度生成一级预警信号,再逐级提升风压并叠加脉冲气流,结合浮球振荡幅度、复位滞后期触发二级确认指令;最终通过周期性气流通断构建浮球运动的时空动态包络矩阵,比对标准包络线计算波峰偏移量及相位延迟,输出堵塞点三维坐标及堵塞长度。该方法可识别0.5mm级微堵塞,定位精度高,适用于混凝土预埋管线的无损检测与精准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埋管线质量检测。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工程领域,预埋管线作为隐蔽工程的核心构成,其通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功能的实现。传统堵塞检测方法多采用单一压力测试或视频内窥技术,存在显著局限性,其中静压测试无法反映动态流阻特征,视频检测受限于管线长度及弯折结构,而超声波检测则对介质均匀性要求苛刻。尤其当管线存在局部狭窄或软性淤积时,现有技术常出现误判漏判,行业误检率较高。

2、近年来智能化检测技术虽有所发展,但实际应用仍面临多重技术瓶颈。基于压差传感器的分布式监测系统虽能定位堵塞区间,但需预埋大量传感节点且破坏管线结构;气动检测装置虽可实现非接触检测,但常规的恒压气流法对早期微堵塞灵敏度不足,且无法构建堵塞形态的量化评价体系。更为棘手的是,现有方法难以区分真实堵塞与管线形变造成的假性流阻,导致维护决策缺乏可靠依据。

3、针对上述技术困境,业内开始探索多模态融合检测路径。其中气液耦合检测法和声波共振分析法较为常见,但气液耦合检测法存在液体残留风险;声波共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生成一级堵塞预警信号的实现方式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将所述轴向位移数据、线性位移数据及偏转角度输入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剔除因气流湍流导致的异常波动数据,输出稳定后的位移量及偏转角度的实现方式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触发二级...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生成一级堵塞预警信号的实现方式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中将所述轴向位移数据、线性位移数据及偏转角度输入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剔除因气流湍流导致的异常波动数据,输出稳定后的位移量及偏转角度的实现方式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械-气流通断联动的预埋管线堵塞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触发二级堵塞确认指令的实现方式包括: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张全志裴志超吴洋孙万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