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车辆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6753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车辆及工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驱桥存在质心偏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方便布置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通过差速器进行连接,围绕第一半轴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空心轴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排连接,第一行星排中的第一行星架与至少两个离合器的主动盘固连,各离合器的从动盘分别与第二行星排中的太阳轮固连,太阳轮与对应的行星轮啮合,其中一处行星轮同对应的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排中所有行星轮连接并套于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均以第一半轴为旋转中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驱动,尤其是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车辆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电驱动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商用车领域,纯电动重卡多采用中央驱动或电驱桥两种驱动方式来实现车辆动力传动。虽然中央驱动的方式对整车改动较小,开发难度低、周期短,但其劣势也很明显,如占用底盘空间大、动力传递路线长、效率低、安全性不高等。因此全新开发的很多车型多采用电驱桥的方式。

3、在目前公开技术中,有平行轴式和同轴式电驱桥。平行轴式电驱桥是将电机和传动系统偏置于桥的一侧或两侧形成质心偏载的布置方式,这种布局虽然制造难度较低,但占据空间较大,而且对于重型商用车来说,为了加强负载能力与可靠性,往往需要设计双中间轴的结构,因此重量也随之增加,不利于轻量化设计;而且质心偏载的布置方式对壳体强度非常苛刻,影响电驱桥的可靠性和轻量化设计。同轴式电驱桥虽然无质心偏载,但由于重卡需求速比较大,因为结构设置复杂,一般至少需要3级减速,导致现有的同轴式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通过差速器进行连接,围绕第一半轴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空心轴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排连接,第一行星排中的第一行星架与至少两个离合器的主动盘固连,各离合器的从动盘分别与第二行星排中的太阳轮固连,太阳轮与对应的行星轮啮合,其中一处行星轮同对应的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排中所有行星轮连接并套于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均以第一半轴为旋转中心,根据不同离合器的啮合情况来形成不同的第二行星排,以调整电驱桥的减速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通过差速器进行连接,围绕第一半轴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为空心轴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排连接,第一行星排中的第一行星架与至少两个离合器的主动盘固连,各离合器的从动盘分别与第二行星排中的太阳轮固连,太阳轮与对应的行星轮啮合,其中一处行星轮同对应的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排中所有行星轮连接并套于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均以第一半轴为旋转中心,根据不同离合器的啮合情况来形成不同的第二行星排,以调整电驱桥的减速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太阳轮,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第一行星轮与第一齿圈内啮合,第一齿圈被固定,若干个第一行星轮空套在所述的第一行星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中各所述太阳轮与对应行星轮的齿数比相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两挡同轴电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盘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中第三太阳轮固连,第三太阳轮与第三行星轮外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