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修复,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区开采、冶炼排放及危险固体废弃物(如含重金属废渣、污泥、尾矿等)的堆存与渗漏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重金属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加。重金属的强滞留性与不可降解性使其易通过场地-地下水系统迁移扩散,形成生态与健康风险。
2、目前,湿法冶金技术能通过化学浸提实现重金属溶解,如专利cn202011609695.5公开了“一种处理湿法冶金重金属废水的装置及处理方法”,通过引入酸、碱、络合剂等浸出剂,促使重金属与h+或络合剂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难溶的重金属氧化态转化为可溶性离子态,可通过调节参数实现定向去除。但此类技术存在药剂消耗量大(吨土需5l-10l浸提剂)、残留污染风险高(药剂渗透率不足30%)及能耗高(吨土/固废处理耗电20kwh-50kwh)等缺陷,尤其在无电网覆盖的偏远场地难以长期稳定运行。传统电动修复技术通过外加电场驱动场地中重金属定向迁移,实现富集与去除,具备一定的处理深度和效率优势。如专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包括风光互补供电系统(1)、高选择性透氧阻液复合膜(2)、防渗膜(3)、阳极电极(4)、阴极电极(5)、电源(6)以及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染区域开挖设置修复槽,修复槽侧壁铺设有高选择性透氧阻液复合膜(2),修复槽底部铺设有防渗膜(3),所述阳极电极(4)环绕设置在修复槽内,所述阴极电极(5)竖直设于修复槽内,且阴极电极(5)位于阳极电极(4)环绕形成的区域中央,阳极电极(4)与修复槽外的电源(6)的正极电连接,阴极电极(5)与电源(6)负极电连接,修复槽内设有搅拌装置,修复槽内回填有经均质处理的污染介质(7),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包括风光互补供电系统(1)、高选择性透氧阻液复合膜(2)、防渗膜(3)、阳极电极(4)、阴极电极(5)、电源(6)以及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染区域开挖设置修复槽,修复槽侧壁铺设有高选择性透氧阻液复合膜(2),修复槽底部铺设有防渗膜(3),所述阳极电极(4)环绕设置在修复槽内,所述阴极电极(5)竖直设于修复槽内,且阴极电极(5)位于阳极电极(4)环绕形成的区域中央,阳极电极(4)与修复槽外的电源(6)的正极电连接,阴极电极(5)与电源(6)负极电连接,修复槽内设有搅拌装置,修复槽内回填有经均质处理的污染介质(7),电源(6)、搅拌装置分别与风光互补供电系统(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选择性透氧阻液复合膜(2)为单向多层复合结构,包括内层、中层以及外层,内层为纳滤膜、反渗透膜或功能化聚酰胺膜,中层为聚四氟乙烯膜、聚偏二氟乙烯膜或高密度聚乙烯膜,外层为聚丙烯网、聚酯纤维布或不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4)为空心筒状结构,材质为钛片、钛基多金属氧化物涂层、碳基材料、导电聚合物或合金类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5)材质为钛、不锈钢、碳基材料、镍、导电聚合物或合金类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风光电协同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6)功率为50w~200w,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胡学伟,宋浩然,王珍珍,王天野,赵丽,赵群,刘树根,黄建洪,田森林,宁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