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6655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包括电动轮内壳体及其连接的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其中,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兼具制动底板和壳体功能,电动轮内壳体与车桥固定连接,电动轮内壳体的内侧套设有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上安装有鼓式制动器,电机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连接有冷却油道,冷却油道布置于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上,用于实现一体式油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优化空间结构布置,缩小电动轮的轴向尺寸,提高系统集成度,实现了一体式油冷轮毂电机/减速器——长寿命制动器的集成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驱动总成,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轮毂电机(hub motor)作为分布式驱动系统的核心载体,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通过将电机集成到车轮内,实现动力传输路径的极简化,为整车设计、能效提升和智能化控制提供了全新可能性,然而,轮毂电驱动技术突破仍需跨越多重挑战。

2、目前,轮毂电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轮毂直驱电动轮和轮毂减速电动轮两种方式,轮毂直驱电动轮仅将电机集成在车轮内,其结构简单,但需要更高的电机功率和更复杂的控制系统,并且制造和维修成本较高,轮毂减速电动轮则将电机和减速器均集成至车轮内,能够提高效率,但需要复杂的制造和装配工艺,轮毂减速电动轮主要研发难点体现在轮毂电机/减速器—制动器的集成设计上,以及轮毂空间轴向尺寸的限制(比如中国专利cn116572728a公开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该方案将轮辋的容纳空间由内至外分隔为驱动腔和减速腔,并设计电机位于驱动腔、多级减速机构位于减速腔中,多级减速机构与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也就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轮内壳体(101)及其连接的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所述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兼具制动底板和壳体功能,所述电动轮内壳体(101)与车桥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轮内壳体(101)的内侧套设有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上安装有鼓式制动器,所述电机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连接有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布置于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上,用于实现一体式油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轮内壳体(101)及其连接的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所述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兼具制动底板和壳体功能,所述电动轮内壳体(101)与车桥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轮内壳体(101)的内侧套设有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上安装有鼓式制动器,所述电机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之间连接有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油道布置于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上,用于实现一体式油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太阳轮(108)、行星齿圈(106)、行星架、行星轮(109)和行星架输出轴(1014),所述太阳轮(108)被支承轴承所支撑,所述行星轮(109)、行星架、太阳轮(108)和行星齿圈(106)在轴向上保持浮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圈(106)通过内花键(301)嵌入安装于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利用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的内侧对行星齿圈(106)进行径向固定以及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动底板与轮毂电机集成的一体式油冷轮毂减速电动轮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输出轴(1014)与轮毂轴承(1013)的内侧相连接,所述轮毂轴承(1013)的外侧过盈地固定于制动背板集成式外壳体(10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胡星宇孟德建梁家鸣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