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向机壳体,具体地说是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是圆柱式设计,在端面有0.2mm的倒圆角。部分车型的电池箱与转向机的布置比较近,在进行仿真碰撞分析的过程中,电池箱碰撞到转向机壳体的压块孔圆角位置,两者的接触面积比较小,产生的压强较大,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存在碰撞后起火的风险,无法通过碰撞试验,无法满足客户特有车型的碰撞法规要求。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以增加电池箱与壳体碰撞过程中的接触面积,防止电池箱与转向机发生碰撞时造成电池内部元器件的起火,同时能够满足整车开发符合碰撞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以增加电池箱与壳体碰撞过程中的接触面积,防止电池箱与转向机发生碰撞时造成电池内部元器件的起火,同时能够满足整车开发符合碰撞法规要求。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包括壳体压块孔本体、斜面平台、减重孔、加强筋、平面筋,其特征在于:壳体压块孔本体(5)的一侧设有一条平面筋(2),平面筋(2)的顶部与壳体压块孔本体(5)的端面齐平,平面筋(2)的外侧上半部分设有一个斜面平台(1),斜面平台(1)的左部表面设有减重孔(3),斜面平台(1)的右部底面设有加强筋(4),加强筋(4)的一端位于斜面平台(1)的底面边缘,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平面筋(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平台(1)设置在壳体压块孔本体(5)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包括壳体压块孔本体、斜面平台、减重孔、加强筋、平面筋,其特征在于:壳体压块孔本体(5)的一侧设有一条平面筋(2),平面筋(2)的顶部与壳体压块孔本体(5)的端面齐平,平面筋(2)的外侧上半部分设有一个斜面平台(1),斜面平台(1)的左部表面设有减重孔(3),斜面平台(1)的右部底面设有加强筋(4),加强筋(4)的一端位于斜面平台(1)的底面边缘,加强筋(4)的另一端与平面筋(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电池箱碰撞的转向机壳体压块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平台(1)设置在壳体压块孔本体(5)与电池箱的碰撞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胜,罗炜,陈平平,汪家林,黄银银,杨星,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