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调温材料。
技术介绍
1、在人体热湿管理领域,传统材料体系面临着多方面的技术瓶颈。相变材料虽然能够通过相变过程吸收或释放热量来实现温度调节,但其被动响应特性导致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且在多次相变循环后容易出现性能衰减。
2、湿度响应材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有材料普遍存在响应速度慢、形变可逆性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湿度敏感性往往需要牺牲材料的透气性能,严重影响实际穿着舒适度。
3、在主动加热材料方面,碳基导电纤维和金属纤维织物虽然能够实现电热转换,但通常需要较高的工作电压才能达到理想的加热效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增加了电源系统的设计难度。此外,常规电热材料的红外辐射特性往往被忽视,导致大量热量以红外辐射形式散失,降低了能量利用效率。更为关键的是,现有技术难以实现湿度响应、电热转换和红外调控的多功能协同,要么通过简单的材料复合导致界面结合力不足,要么因工艺限制造成功能层厚度过大,严重影响材料的柔性和透气性。
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湿度响应部和银纳米线功能层,其中,所述湿度响应部包括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以及设于其上方的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50~100μm,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20~40μm,所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20~50μm,所述银纳米线功能层的厚度范围为5~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湿度响应部和银纳米线功能层,其中,所述湿度响应部包括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以及设于其上方的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50~100μm,所述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20~40μm,所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厚度范围为20~50μm,所述银纳米线功能层的厚度范围为5~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取向排列比例≥75%,且纤维直径范围为10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线功能层的中红外发射率≤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在50~300pa的气压梯度下的透气率为0.42~3.05mm/s,透湿量为339.61~356.58g·m-2·day-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热湿响应性动态调温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