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526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大规模培育,结构简单,培育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笼架和防逃承载网,笼架侧面和底面分别覆盖有防逃承载网,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的体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的贝类,且覆盖龙架侧面和底面,故贝类可承载于其上,并进行摄食饵料,同时防逃承载网还能防止周围环境中的贝类天敌进入笼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因此便于培育装置的制造和布置,使得在进行大规模培育的同时,培育成本大大降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培育装置,尤其是一种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滩涂埋栖贝类苗种生产往往通过在室内人工育苗达到1mm壳长左右即播撒 在划定区域的滩涂中,然后通过自然生长的方式进行中间培育,至大规格苗种后进行采集,但 是上述方法存在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潮汐等,而导致苗种成活率不高、苗 种采集困难、培育效率低,以及不利于管理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滩涂贝类苗种的生长。目前在 国内外存在利用被动上升流循环系统进行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的装置,和利用平面流循环系 统进行贝类苗种集约化培育的装置,虽然这两种装置具备了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等优点,但都 存在如下不足培育规模小,装置结构复杂,培育成本高等缺点。另外,上述装置中被动式上 升流循环系统和平面流循环系统不具备稳定持续运行的条件,不利于进行广泛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大规模培育,结构简单,培育 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 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笼架和防逃承载网,笼架侧面和底面分别覆盖有防逃承载网,防逃 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的体积。其中,还包括防敌害网,所述防敌害网覆盖于防逃承载网 外表面,防敌害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天敌的体积。所述笼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笼架侧面所 设防逃承载网的顶端低于笼架上表面。另外,所述笼架上表面还盖设有笼盖,所述笼盖表面 覆盖有防敌害网,笼盖与笼架上表面大小形状相适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的贝类,故贝类可承载于其上,从 而进行摄食饵料,而周遭六个表面覆盖有防敌害网,能防止周围环境中的贝类天敌进入笼 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因此便于培育装置 的制造和布置,使得在进行大规模培育的同时,培育成本大大降低。其中,防逃承载网的高 度虽低于侧面高度,但足以满足防逃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笼架两相对侧 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顶部与笼架侧面相固定,支撑柱底部插入大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装置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可以悬浮于水面上,方便饲 养者筛选冲洗和捕捉操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带支撑装置和笼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笼架1、防逃承载网2和防敌害网3,笼架1为六面 开口的长方体框架结构,笼架1底面完全覆盖有防逃承载网2,笼架1侧面所设防逃承载网 2的顶端低于笼架1上表面,且为笼架1高度一半高,这样可以解决防逃承载网2成本过高 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防敌害网3完全覆盖笼架1的侧面和底面,其中防逃 承载网2网孔小于所承载物贝类的体积,网孔大小小于1X1平方毫米,防敌害网3网孔小于 贝类天敌的体积,如一些会以贝类喂食的虾蟹类等,从而避免贝类天敌钻入该培育装置内, 造成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笼架1上表面为取放口,取放口处可拆卸地盖设有长方形的笼 盖4,笼盖4表面覆盖有防敌害网41,笼盖4可自由地从笼架1上部打开或关闭,从而方便 筛选冲洗或收获的操作,笼盖4大小形状与取放口相适配,从而避免一些天敌从上部进入 培育装置内。因为本中间培育装置是在池塘或者沿海地区使用,而其自身不能产生浮力,故 需要一个支撑装置来配合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因此便于培育装置的 制造和布置,从而在进行大规模培育的同时,大大降低培育成本。防敌害网2和防逃承载网 3与笼架1的固定方式可通过绳索捆绑或铁丝固定等方式。其中,在笼架1两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选取适当的长度,支撑柱 5顶部与笼架1侧面通过绳索相互固定,支撑柱5底部插入围塘底部或者浅滩上,从而组成 中间培育装置的支撑装置。进行培育操作时,使水面稍微低于笼架1上表面,然后即可进行 正常的投苗、筛苗冲洗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在笼架1周边绑上一些能浮起的设备,如浮箱、 浮球等,同时将笼架1固定在周边一些固定的装置上,从而构成所述的支撑装置,并且不会 随波逐流,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还可以将彼此间串联或者并 联在围塘内,然后采用水车式增氧机使得水流流过每个悬浮的长方形的笼架1,在保证水中 含氧量的同时,带来丰富的饵料和带走贝类的部分排泄物,从而提高了贝类的成长率。而且 当采用浮球等支撑装置可将培育装置放置在无污染的开口海域,可避开污染较重的海水流 动少的港湾,从而提高了成品贝类的品质。权利要求一种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笼架和防逃承载网,笼架侧面和底面分别覆盖有防逃承载网,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的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笼架上设有防 敌害网,该防敌害网覆盖于防逃承载网外表面,防敌害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天敌的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笼架 为立方体框架结构,笼架侧面所设防逃承载网的顶端低于笼架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笼架 上表面还盖设有笼盖,所述笼盖表面覆盖有防敌害网,笼盖与笼架上表面大小形状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笼架上表 面还盖设有安装有防敌害网的笼盖,笼盖与笼架上表面大小形状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 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笼架两相对侧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顶部与笼架侧面相固 定,支撑柱底部插入大地。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装 置,所述支撑装置为笼架两相对侧面处分别设置有两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笼架相固定,支 撑柱底端插入大地。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装 置,所述支撑装置为笼架两相对侧面处分别设置有两支撑柱,支撑柱顶端与笼架相固定,支 撑柱底端插入大地。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大规模培育,结构简单,培育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的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笼架和防逃承载网,笼架侧面和底面分别覆盖有防逃承载网,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的体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的贝类,且覆盖龙架侧面和底面,故贝类可承载于其上,并进行摄食饵料,同时防逃承载网还能防止周围环境中的贝类天敌进入笼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因此便于培育装置的制造和布置,使得在进行大规模培育的同时,培育成本大大降低。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585335SQ2010201104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炯明, 李尚鲁, 柴雪良, 江海华, 肖国强, 赵一强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产贝类笼式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笼架和防逃承载网,笼架侧面和底面分别覆盖有防逃承载网,防逃承载网网孔小于所承载物的体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强柴雪良张炯明李尚鲁江海华赵一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