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钢梁柱,具体涉及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及梁柱。
技术介绍
1、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混凝土-钢组合梁柱节点通过钢构件与混凝土材料的协同工作实现结构连接,其典型构造包含钢制连接件、预应力筋及混凝土包裹层。该类节点通过钢部件承担拉压应力、混凝土提供抗压刚度的复合受力机制,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及桥梁工程领域。
2、传统设计侧重于通过节点区域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虽能满足基本抗震需求,但在极端地震作用下,钢结构节点通过非线性变形实现能量耗散,但伴随的塑性变形是永久性的。此类变形不仅削弱结构承载效能,更导致震后建筑物垂直度偏移、构件连接失效等安全隐患,迫使工程人员面临拆除重建或复杂修复的抉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及梁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梁柱遭受地震后自恢复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板(40)的摩擦消能段(401)处,所述摩擦夹板(41)和超弹性板(40)上设置有相互嵌合的条状凸起结构(4010)和条状凹陷结构,条状结构的方向与所述结构柱(1)的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夹板(41)同时夹住所述超弹性板(40)和过渡梁(2)部分使用超弹性螺杆(43)拉紧,所述超弹性板(40)和过渡梁(2)上对应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板(40)的摩擦消能段(401)处,所述摩擦夹板(41)和超弹性板(40)上设置有相互嵌合的条状凸起结构(4010)和条状凹陷结构,条状结构的方向与所述结构柱(1)的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夹板(41)同时夹住所述超弹性板(40)和过渡梁(2)部分使用超弹性螺杆(43)拉紧,所述超弹性板(40)和过渡梁(2)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滑口槽(403),所述滑口槽(403)沿所述结构梁(6)方向且长度大于所述超弹性螺杆(43)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螺杆(43)的螺母和螺帽与摩擦夹板(41)挤压面之间垫有碟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阶段耗能的装配式混凝土-钢组合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弹性板(40)上,所述超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毛伟,边凌涛,廖艳,孙正,段明蕾,周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