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建筑,尤其是涉及基于蓄能的trombe墙与垂直套管式换热系统互补被动房。
技术介绍
1、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被动式建筑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最大限度减少对主动能源系统的依赖,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然而,被动式建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现有节能建筑技术中,被动房系统常面临能量供需时空不匹配、多系统协同效率低等问题。传统土壤空气换热系统受埋深与土壤温湿度影响,冬季换热效率不足且易产生冷凝水,夏季冷却效果也因土壤温度升高而衰减。trombe墙结构通常仅依赖单一空腔换热,冬季难以满足深层建筑的供热需求,夏季亦无法有效引导自然通风;相变蓄能材料若单一应用于墙体,常因相变温度与室内热需求不匹配,导致蓄放热滞后,存在相变温度与室内热环境需求匹配度不足、导热性能薄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双向热扰动抑制。此外,现有系统多独立运行,缺乏主动与被动技术的互补设计,难以在不同气候区实现全年高效节能,亟需通过系统集成与材料优化提升被动房的综合能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蓄能的Trombe墙与垂直套管式换热系统互补被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Trombe墙空腔、相变蓄能墙、建筑本体和幕墙组件,所述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设置于所述建筑本体外侧的底部位置;所述Trombe墙空腔、相变蓄能墙、建筑本体和幕墙组件根据设置方位分为向阳面、阴面和顶面,所述相变蓄能墙分为相变蓄能内墙和相变蓄能外墙,所述建筑本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相变蓄能内墙,所述建筑本体外部的向阳面和顶面设置有所述相变蓄能外墙,所述相变蓄能外墙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幕墙组件,所述相变蓄能外墙的外侧与幕墙组件之间有空隙,所述相变蓄能外墙和幕墙组件之间形成所述Trombe墙空
2...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蓄能的trombe墙与垂直套管式换热系统互补被动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trombe墙空腔、相变蓄能墙、建筑本体和幕墙组件,所述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设置于所述建筑本体外侧的底部位置;所述trombe墙空腔、相变蓄能墙、建筑本体和幕墙组件根据设置方位分为向阳面、阴面和顶面,所述相变蓄能墙分为相变蓄能内墙和相变蓄能外墙,所述建筑本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相变蓄能内墙,所述建筑本体外部的向阳面和顶面设置有所述相变蓄能外墙,所述相变蓄能外墙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幕墙组件,所述相变蓄能外墙的外侧与幕墙组件之间有空隙,所述相变蓄能外墙和幕墙组件之间形成所述trombe墙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能的trombe墙与垂直套管式换热系统互补被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分为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埋于地下,所述水平段设置于地面上,所述垂直埋管式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内管和换热外管,所述换热内管设置于所述换热外管的内部并形成套管结构,所述换热内管水平段和竖直段上段的外部设置有内管保温层,所述换热内管水平段与所述换热外管水平段的管口位置设置有空气滤网,所述换热外管竖直段的底端设置有冷凝水水泵,所述换热内管水平段的管口位置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所述trombe墙空腔向阳面的底部空腔进风口为所述trombe墙空腔送风,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建筑本体向阳面的底部设置的建筑近系统侧风口为所述建筑本体内部送风,所述空腔进风口位于所述trombe墙空腔的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能的trombe墙与垂直套管式换热系统互补被动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政轩,孟之彤,周张帆,艾正涛,丁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