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149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属于负压环境跨介质航行体出水实验领域。解决负压环境跨介质出水实验模型容易被抽出以及动态工况下密封性不足导致航行体出水动能不足的问题。它包括固定部,用于可拆卸连接在航行体上;自适应密封部,与固定部相连,整体为截顶伞面状柔性结构,航行体安装在加速筒内时与加速筒内壁过盈配合,用于航行体在加速筒内运动时始终贴合加速筒内壁;连接部,用于将自适应密封部固定在固定部上。它主要用于回转体实验模型动态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负压环境跨介质航行体出水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航行体模型在负压环境下进行跨介质出水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模型出水时的速度,一般在水下采用加速助推装置,以气体助推为例,使模型具有较高的初速度从加速筒内垂直推出,穿越介质,飞跃水面,模型与加速筒之间需要有效的密封,使助推气体直接均匀的作用在模型的尾部,来保证模型出水时所需要的速度与压力。

2、在负压环境跨介质出水实验,存在压力差,为减小压力差,防止模型从加速筒内抽出,实验模型与筒之间的密封性尤为关键,传统的密封结构多采用固定式密封圈或刚性密封装置,在负压环境下,密封结构易因内外压差变化而失效,模型高速运动时,密封结构难以适应动态摩擦和冲击,导致密封性能下降,传统密封结构难以兼顾密封效果与低阻力要求,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亟需一种航行体出水模型与加速筒之间的自适应密封结构,即能够适应负压环境、又能动态密封且低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顺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顺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自适应密封部(2)和连接部(3)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自适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与航行体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负压跨介质回转体实验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娟方明马贵辉姚熊亮栾景雷李志鹏金有为于志超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