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热源与热沉间高效传热的柔性导热索及其制备方法,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等动态工况下的热传导系统。
技术介绍
1、导热索用于实现移动热源与热沉之间的高效热传递,其核心需同时满足高导热性、柔性和抗拉强度三大特性。典型结构由柔性导热段及其两端的发热器件连接端、热沉连接端构成。
2、当前技术存在三个关键瓶颈:
3、1.钎焊工艺缺陷:柔性导热段采用平行堆叠的高导热石墨膜,经两端金属化后通过钎焊连接。但钎焊合金会向金属基体扩散,即使微量扩散也会显著降低基体的导热系数(降幅达30-50%)和机械强度,严重影响界面热阻和结构可靠性。
4、2.各向异性制约:高导热石墨膜水平导热系数(>1500w/mk)与垂直方向(<10w/mk)存在数量级差异,导致热端层叠结构在厚度方向形成显著热障,整体传热效率降低40%以上。
5、3.变形协调难题:弯曲工况下,多层石墨膜难以保持同步变形,易引发层间错位和应力集中,不仅造成传热路径波动(热阻变化幅度可达20-35%),还会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热索,包括发热器件连接端、柔性导热段、热沉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段由多层柔性高导热石墨膜与高导热金属的复合膜通过堆叠方式组成。复合膜的金属层厚度为石墨膜厚度的0.05-0.5倍;堆叠时,每层复合膜通过定位工装配合确保中心线对齐,且层间平行度误差≤0.05mm,以保证弯曲或变形时的同步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热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膜为单层高导热石墨膜通过中心线对折而成,其中折边与发热器件连接端连接,开口边与热沉连接端连接。对折后形成的双层结构中,上下表面排列规则的贯通微孔,微孔孔径为10μm~1000μm;所述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热索,包括发热器件连接端、柔性导热段、热沉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段由多层柔性高导热石墨膜与高导热金属的复合膜通过堆叠方式组成。复合膜的金属层厚度为石墨膜厚度的0.05-0.5倍;堆叠时,每层复合膜通过定位工装配合确保中心线对齐,且层间平行度误差≤0.05mm,以保证弯曲或变形时的同步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热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膜为单层高导热石墨膜通过中心线对折而成,其中折边与发热器件连接端连接,开口边与热沉连接端连接。对折后形成的双层结构中,上下表面排列规则的贯通微孔,微孔孔径为10μm~1000μm;所述贯通微孔呈阵列排布,孔间距为孔径的2-5倍,孔隙率为15-30%。贯通微孔与石墨膜的水平导热方向垂直,可增强垂直方向导热路径,同时提升金属与石墨膜的结合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热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金属可为金、银、铜、铝中的一种。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晋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