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及制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3249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9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及制动控制方法,线控制动器包括制动主缸组件、制动踏板组件、电驱动组件及电子控制单元,在初始状态、能量回收制动模式和正常制动模式下,踏板推杆与第一制动活塞之间机械解耦,采用全电动驱动进行制动,从而避免在非解耦制动系统中,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后,制动器必须参与车辆减速工作而浪费动能的情况;电驱动组件包括电驱机构和传动机构,电驱机构和传动机构均同轴套设于踏板推杆的外周,由与电驱机构的转子同步转动的旋转部件同轴直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推动第一制动活塞,中间无需另外设置齿轮组合进行径向位置的传动切换,由此减少制动器的体积,降低传动损失,提升动能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及制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对于配置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通过踩制动踏板以对车辆进行减速时,可以把驱动电机转变成发电机。这时车辆的惯性带着发电机转动,发电机发出的电储存进电池里,以回收动能,同时,发电机发电时的电磁阻力使车辆减速。若采用真空助力,需要额外的真空泵来辅助制动,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还可能影响整车的寿命和可靠性。

2、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ehb)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该系统以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为基础,通过使用电机代替真空助力器推动制动主缸活塞,从而实现制动功能;并且通过线控制动技术消除了制动踏板与制动力元件之间的物理连接,而是改用电信号传输。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还为车辆的智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ehb)以博世公司研发的ibooster线控制动助力器系列产品为核心部件。ibooster的工作原理为: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踏板连杆作用使得制动推杆产生位移,踏板行程传感器检测到输入推杆位移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包括制动主缸组件、制动踏板组件、电驱动组件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制动主缸组件、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和所述电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踏板推杆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制动活塞之间配置的所述初始间隙的范围配置为6~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制动推杆设置推杆临界行程,所述推杆临界行程小于所述初始间隙,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踏板推杆前进的位移超过所述推杆临界行程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包括制动主缸组件、制动踏板组件、电驱动组件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制动主缸组件、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和所述电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所述踏板推杆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制动活塞之间配置的所述初始间隙的范围配置为6~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制动推杆设置推杆临界行程,所述推杆临界行程小于所述初始间隙,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踏板推杆前进的位移超过所述推杆临界行程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驱动组件工作,由所述线性推进部件推动所述第一制动活塞前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组件的驱动元件为空心电机,所述空心电机的转子被配置为筒状,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内周且与所述转子同步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为螺杆,所述线性推动部件为内置滚珠的螺母,所述线性推动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机械解耦线控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组件配置用于监测所述旋转部件运动状态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旋转部件的运动状态数据至少包括转速与转角,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林文博张洪明赵亮向伟付靓
申请(专利权)人:睿格纳汽车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