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扑翼飞行,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折展扑翼装置。
技术介绍
1、与其它类型的无人机相比,扑翼微型飞行器在低雷诺数的飞行条件下产生更大的升力,但其扑翼的薄膜结构在运输和存储时,易受到刮损。自然界中,革翅目、鞘翅目和部分蜚蠊目昆虫后翅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具有折叠比高、折展速度等优点,这类生物为解决扑翼微型飞行器结构易断裂、折叠比低及折展速度慢等问题提供生物启示。然而现有的仿生折展扑翼,仅仅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折叠后的扑翼仍置于机身两侧,无法实现在折叠的同时绕翅基向内侧旋转、展开的同时绕翅基向外侧旋转,折叠展开速度慢。
2、目前常见的扑翼飞行器动作单一,仅仅是上下往复扑动,虽然这种结构容易设计,容易制造,但完全依靠扑动产生的升力有限,即使飞行了一段距离,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扑动时翅膀的柔性变形带来的升力。现实中昆虫的翅膀并非仅在一个平面扑动,而是多维的运动,其末端翼尖的飞行动作路径是一个“8”字。目前对“8”字形轨迹扑动机构的研究较少,虽然已有能够实现“8”字形轨迹扑动机构,然而其结构繁琐,不符合轻量化简单化的设计目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折展扑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折展扑翼、扑动机构和底座,所述扑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包括扑动机架、扑翼架、扑翼连接杆、扑动杆一~扑动杆五、扑动电机和伸缩筒,所述扑翼架连接在扑动机架一端,且相对扑动机架两侧对称,扑动杆一和扑动杆五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扑动机架顶部两端,该端扑动杆五与扑动电机连接轴固定连接,扑动杆一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分置于扑动机架两侧的扑动杆三和扑动杆四的一端,扑动杆五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扑动杆三的另一端和扑动杆二的一端,扑动杆二和扑动杆四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伸缩筒,两个伸缩筒的伸出端通过球铰接有扑翼连接杆,扑翼连接杆通过球铰接扑翼架,且穿过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折展扑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折展扑翼、扑动机构和底座,所述扑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包括扑动机架、扑翼架、扑翼连接杆、扑动杆一~扑动杆五、扑动电机和伸缩筒,所述扑翼架连接在扑动机架一端,且相对扑动机架两侧对称,扑动杆一和扑动杆五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扑动机架顶部两端,该端扑动杆五与扑动电机连接轴固定连接,扑动杆一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分置于扑动机架两侧的扑动杆三和扑动杆四的一端,扑动杆五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扑动杆三的另一端和扑动杆二的一端,扑动杆二和扑动杆四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铰接的伸缩筒,两个伸缩筒的伸出端通过球铰接有扑翼连接杆,扑翼连接杆通过球铰接扑翼架,且穿过扑翼架的端部连接固定杆,其上分别连接仿生折展扑翼;工作时,仿生折展扑翼伸展,通过扑动电机驱动仿生折展扑翼摆动,实现仿生折展扑翼进行“8”字形翼尖轨迹往复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仿生折展扑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扑动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折展电机的绕绳杆,两组仿生折展扑翼上的牵引绳末端分别固定在绕绳杆上,通过折展电机驱动绕绳杆转动,带动仿生折展扑翼伸展或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仿生折展扑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仿生折展扑翼包括固定杆、折叠杆、牵引绳、翅基、aa脉、cua脉、c脉、mp脉、rp脉、rpmp脉、rp2脉和ra脉,翅基与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折叠杆一端与固定杆的另一端铰接,c脉、rp脉、mp脉、aa脉和cua脉沿顺时针依次排列分别固定连接在翅基上,c脉与ra脉端部弹性连接,rp脉与rp2脉端部铰接,mp脉与rpmp脉端部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铰接在rp2脉上,仿生折展扑翼各脉上粘贴有整片的翅膜;两个牵引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折叠杆上,另一端间隔连接在设置于扑动机架上的绕绳杆上,绕绳杆伸出扑动机构扑翼架的一端连接折展电机,通过折展电机驱动绕绳杆转动,带动牵引绳伸长或回缩,实现折展扑翼往复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仿生折展扑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脉与ra脉端的弹性连接是通过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立岩,顾诗雅,侯熙博,张天奕,孟祥安,魏恒懿,王欢,刘翠红,徐燕,辛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