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003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用具,其具有:多个彼此并排配置于轴向且形成为环状的电极(10、11、12)、和形成于多个电极(10、11、12)中至少1个电极内部的试剂层(1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还可以具有:形成为环状的第1电极、与第1电极的内周面隔着间隙,贯插于第1电极内部并且形成为环状的第2电极;和形成于第1电极内周面和第2电极外周面之间的试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分析样品(例如血液或尿液等生化样品)中的特定成分(例如葡 萄糖、胆固醇或乳酸)的分析用具
技术介绍
在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一次性结构的分析用具进行分析 的方法,简单易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分析用具,如图24到图26所示的葡萄糖传 感器9那样,构成为能够利用设于基板90上的作用极91和相对极92,对计算血糖值时所需 要的响应电流值进行测定。该葡萄糖传感器9通过毛细管93所产生的毛细管力使血液移 动,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试剂进行反应,在作用极91中将此时的电子授受量作为响应电流 值进行测定。毛细管93在基板90上,经由形成缝隙94的隔离体95,层叠盖体96而形成。 试剂在绝缘膜97的开口部98中作为试剂部99而被保持于基板90上。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平JP8-10208号公报葡萄糖传感器9的灵敏度取决于作用极91露出于毛细管93的部分的面积。另一 方面,在隔着隔离体95在基板90上层叠盖体96的同时,在基板90上设置作用极91的结 构中,很难确保增大作用极91的面积。另外,从减少采血量的方面考虑,需要使得葡萄糖传 感器9小型化,减小毛细管93的容积,这样反而需要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对于葡萄糖传感 器9而言,既要满足小型化要求又要确保高灵敏度是很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小型化要求又能确保高灵敏度的 分析用具。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分析用具,其具有多个彼此并排配置于轴向且形成 为环状的电极;形成于上述多个电极中至少1个电极内部的试剂层。在多个电极中彼此邻接的电极之间,夹有绝缘层。优选绝缘层将彼此邻接的电极 互相连接。多个电极中彼此邻接的电极之间在间隔一定间隔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外套于这 些电极的绝缘管连接。优选的,绝缘管为热缩性管。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具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包围上述多个电极外周面的密封部。优选 的,密封部可以具有用于使上述多个电极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贯通孔。多个电极例如包含作用极和相对极。多个电极还可以包含用于检测向这些电极内 部供给样品的检测电极。多个电极的内部优选构成为使毛细管力起作用。可以在上述多个电极中位于末端的电极的端面上设置绝缘层。 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分析用具,其具有形成为环状的第1电极;与上述第 1电极的内周面隔着间隙,贯插于上述第1电极内部并且形成为环状的第2电极;和形成于上述第1电极内周面和上述第2电极外周面之间的试剂层。第2电极的端部例如从第1电极的端面突出来。第2电极的端部例如从第1电极的端面回缩进去。优选的,第2电极的一端部从第1电极的一端面突出来,第2电极的另一端部从第 1电极的另一端面回缩进去。第1和第2电极通过粘合剂连接。优选的,粘合剂填充于在第1电极上形成的贯 通孔中,并且固着于第2电极的外周面。优选的,第1电极为作用极。第2电极为相对极。此时,试剂层优选形成于第1电 极的内周面。第1电极的内周面和第2电极的外周面之间构成为使毛细管力起作用。对第2电极的端面和下端部的内面中至少一方进行疏水化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生物传感器的另一例子的整体立体图。图4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5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6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7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8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9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1为沿着图10的XI-VI线的剖视图。图12为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4为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6为沿着图15的XVI-XVI线的剖视图。图17A和图17B为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18为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19为将本专利技术第5实施方式中的设备的一部分剖开进行表示的整体立体图。图20为沿着图19的XX-XX线的剖视图。图21为表示将图19所示的设备安装于穿刺装置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2A和图22B为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设备和图21所示的穿刺装置的动作的剖 视图。图23为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设备和图21所示的穿刺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24为示出现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图25为沿着图24的XXV-XXV线的剖视图。图26为图24中示出的生物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中1,Γ-生物传感器(分析用具);10-作用极;11-相对极;12-检测电极; 14-试剂层;15、16-绝缘层;3-生物传感器;31-密封部;32、33、34_接触孔(贯通孔); 4-生物传感器(分析用具);42、43-(绝缘)管;5-生物传感器;50-作用极(第1电极); 50b-(作用极)端面(一端面);50c-(作用极)端面(另一端面);51-相对极(第2电 极);51a-(相对极的)外周面;52-试剂层;53-贯通孔;54-粘合剂;56-(相对极的)上端 部(一端部);57-(相对极的)下端部(另一端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就第1到第5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到图9对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生物传感器1采用一次性结构,整体上呈圆筒状。该生物传感 器1安装于浓度测定装置等具有分析功能的装置(图示略)中,用于分析样品(例如血液 或尿等生化样品)中的特定成分(如葡萄糖、胆固醇或乳酸)。生物传感器1具有作用极 10、相对极11、检测电极12、毛细管13和试剂层14. 作用极10和相对极11在向导入毛细管13中的样品施加电压的同时,测定此时的 响应电流。另一方面,检测电极12用于检测在毛细管13中是否导入规定量的样品。作用极10、相对极11和检测电极12形成为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外径和内径的 圆环状。作用极10、相对极11和检测电极12按照该顺序以其轴心相一致或大致一致的方 式在轴向并置。作用极10、相对极11和检测电极12可以采用镍、铁、铜、这些金属的合金或 不锈钢或碳形成,外径为0. 5 2. Omm,内径为0. 2 1. 6mm,轴向尺寸为1. 0 5. 0_。作用极10、相对极11和检测电极12的顺序并非仅限于图示的例子,还可以变更。 还可以省略检测电极12而由作用极10和相对极11这两个电极构成。作用极10和相对极11之间和相对极11和检测电极12之间通过具有绝缘性的粘 合层15、16连接。粘合层15、16整体由粘合材料构成,或者在基材的两面设置粘合材料。作 为粘合层15、16的粘合材料,例如采用热固化性树脂(尿素系、三聚氰胺系、间苯二酚系、苯 酚系、环氧系、聚氨酯系、芳族聚合物系或聚酯系)、热可塑性树脂(乙酸乙烯系、聚乙烯醇 系、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氯乙烯系、丙烯酸系、聚乙烯系、或者纤维素系)、橡胶系粘合剂(氯 丁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析用具,其具有:多个彼此并排配置于轴向且形成为环状的电极;和形成于上述多个电极中的至少1个电极内部的试剂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下靖英木村定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