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致动装置,特别是非接触式致动装置,优选用于车辆的进入系统,用于致动(优选解锁和/或打开)车辆的活动部件,特别是无把手部件。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相应致动装置的车辆的相应进入系统。
技术介绍
1、用于车辆中的进入装置的门把手形式的致动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已知的致动装置通常在门把手内具有传感器装置,其用于自动致动车辆中的移动部件,例如车门或尾门盖。已知的传感器设备通常具有可以监视车辆周围环境以检测用户的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传感器。现代车辆越来越多地配备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运动部件,这些部件的设计尽可能没有(额外的)间隙、缝槽和/或凹槽,例如用于手柄。然而,这种进入装置的操作并不总是安全的,特别是在可自动打开的运动部件的活动区域中的障碍物控制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缺点。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特别是非接触式的车辆致动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的进入系统,用于致动(优选地解锁和/或打开)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200)的致动装置(100),特别是用于车辆(200)的进入系统(110),用于致动、优选解锁和/或打开车辆(200)的特别是无把手部件的活动部件(201),包括: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设置在车辆(200)的车门或盖板形式的活动部件(201)上,和/或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设置在特别是可移动车门或盖板形式的活动部件(201)与车辆(200)的可移动窗玻璃(202)或车身元件(203)之间。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车辆(200)的致动装置(100),特别是用于车辆(200)的进入系统(110),用于致动、优选解锁和/或打开车辆(200)的特别是无把手部件的活动部件(201),包括: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设置在车辆(200)的车门或盖板形式的活动部件(201)上,和/或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设置在特别是可移动车门或盖板形式的活动部件(201)与车辆(200)的可移动窗玻璃(202)或车身元件(203)之间。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可与机电锁(204)操作连接,其中,所述锁(204)具体设计用于致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具体地,用于解锁和/或打开和/或关闭和/或锁定所述活动部件(201),其中,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30)设计用于生成用于所述锁(204)的相应控制信号,以便根据所述传感器装置(20)检测到的用户(300)的致动动作(b1,b2)来控制所述锁(20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上线性移动,和/或,所述翼状元件(10)设计为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上旋转移动和/或翻转移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翼状元件(10)设置有安装支架(11),以将所述翼状元件(10)支撑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所述翼状元件(10)的支承装置(12),具体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以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上支撑和/或引导所述翼状元件(10);和/或设置用于所述翼状元件(10)的驱动装置(13),具体设置在安装支架(11)上,以在所述车辆(200)的所述活动部件(201)上驱动所述翼状元件(1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具有静止位置(po)和至少一个工作位置(p1,p2),其中,在静止位置(po)下,所述翼状元件(10)可隐藏于所述活动部件(201)后方和/或凹陷于所述活动部件(201)内和/或平靠于所述活动部件(201);在至少一个工作位置(p1,p2)下,所述翼状元件(10)可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201)上,使得所述传感器装置(20)能够检测到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区域(i,ii)。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p1)和第二工作位置(p2),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p1)下,所述翼状元件(10)能够布置在所述活动部件(201)上,使得所述传感器装置(20)能够检测第一致动区域(i);并且,在第二工作位置(p2)下,所述翼状元件(10)能够布置在所述活动部件(201)上,使得所述传感器装置(20)能够检测第二致动区域(ii)。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移动:在翼状元件(10)移动期间,通过所述传感器装置(20)连续形成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区域(i,ii),从而动态地创建扩大的致动区域(i,ii),这尤其避免了盲区和/或基本上包括了所述活动部件(201)的活动区域。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以可线性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翼状元件(10)上,和/或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以可旋转和/或可翻转的方式设置在翼状元件(10)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具有引导单元(fe),用于在所述翼状元件(10)上可移动地支撑和/或引导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具有驱动单元(ae),用于在所述翼状元件(10)上可移动地驱动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元件(10),特别是所述翼状元件(10)的引导单元(fe),具有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的强制引导装置,其中,所述强制引导装置被设计成使得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能够在所述翼状元件(10)运动期间自动移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具有第一检测位置(s1)和第二检测位置(s2),其中,在第一检测位置(s1),所述传感器装置(20),特别是所述传感器装置(20)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21、22、23),可检测第一致动区域(i),并且在第二检测位置(s2),所述传感器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塞巴斯蒂安·施特克尔,德克·穆勒,
申请(专利权)人:霍富许尔斯贝克和富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