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串联微等离子体源以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978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微等离子体源以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与方法,激发源由同轴型介质阻挡放电和尖端放电体组成,二者同轴串联设置;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活化尖端放电氛围以增强激发源的等离子体特性与激发能力。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将激发源与蒸气进样方式结合,样品蒸气通过介质阻挡放电中空内电极被全部引入有效放电区域进行充分原子化/激发,产生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响应,由小型CCD光纤光谱仪采集后获得最终的原子发射光谱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激发源及其分析装置与方法兼具激发能力强、激发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小型化、低功耗、易操作等优势,在多样化场景的现场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串联微等离子体源以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oes)作为元素分析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因其具有可多元素同时检测、宽动态范围以及高灵敏度等优势,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痕量元素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传统原子化器/激发源(如乙炔空气火焰、电弧/火花放电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大多依赖高温体系(2000-10000k)将分析物解离、原子化与激发,能量消耗大;基于它们构建的原子光谱仪器,不仅体积大、功耗高,通常还需配备相应的附属设备(如空压机、循环水冷却系统等);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2、近年来,微等离子体技术因其小尺寸(尺度通常在毫米级别)、低功耗及在大气压下稳定运行等特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被作为激发源关键部件引入原子发射光谱仪器中。在众多微等离子体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与尖端放电(poin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阻挡放电部分和尖端放电部分,两部分同轴串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石英管(4)支管为DBD放电气体入口(5),DBD中空内电极(2)一端为载气及样品蒸气入口(3),气体出口为检测窗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BD绝缘底座(1)直径为15mm,长度为15mm,底座中心同轴设置两个直径分别为2mm和5mm,长度皆为7.5mm的孔;T型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阻挡放电部分和尖端放电部分,两部分同轴串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石英管(4)支管为dbd放电气体入口(5),dbd中空内电极(2)一端为载气及样品蒸气入口(3),气体出口为检测窗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射流调制的尖端放电微等离子体激发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bd绝缘底座(1)直径为15mm,长度为15mm,底座中心同轴设置两个直径分别为2mm和5mm,长度皆为7.5mm的孔;t型石英管(4)长度为30mm,内径为3mm,外径为5mm,距离端口10mm处设置有长度为7mm,内径为3mm,外径为5mm的石英支管;dbd中空内电极(2)长度为50mm,内径为1.8mm,外径为2mm;db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明张梦唐青松李凯李成辉吴鹏侯贤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