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悬挂式轨道车的改进,尤其是新创一种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轨道交通是应用轮轨技术发展起来的可以在地面、地下和架空全方位运输的高效交通形式。现有技术中,城区已逐渐淘汰地面有轨车辆,趋向应用高架轨道的车厢悬挂或跨骑于轨道的新式车,它不占据地面道路资源交叉通行方便,相比工程大建造和运行成本巨高的地铁,它优点突出竞争力强。而今世界城市化推进带来城域扩大社会流通需求激增,各地道路交通繁忙拥堵频繁发生,为之,加强高架轨道车的优化研究,改进设计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突出降低噪音污染和节能环保,全面满足和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是未来必走之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它以车厢侧挂斜靠行驶为突破,优化结构减少立柱载荷降低建造成本消化晃震和噪音,用新型悬挂和驱动结构及匹配轨道车辆来提升行驶效率和性能,它将开拓多规格多用途方便快捷乘坐舒适车辆来建立辐射八方路网拓展城市乡镇流通,满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由排列成行立柱架高支撑的挂靠轨道及匹配的靠行车辆构成,其特征是: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为靠行车辆(5)侧挂斜靠依贴行驶或停站在延续的挂靠轨道(4)上构成;所述挂靠轨道(4)由排列成行的立柱(1)架高支撑挂轨(2)和靠梁(3)连续立建于地面,上部挂轨(2)与下面靠梁(3)平行间隔形成微斜坡的贴靠平面,其立柱(1)为基础深埋于地下的直立支撑柱,挂轨(2)为可容纳挂滑轮(6)挂载滑行的刚性横梁,靠梁(3)为上面和侧面有平整依靠面的横置刚性梁;所述靠行车辆(5)为可搭载乘客或货物的车厢或托盘架,车辆顶部的内侧边设有匹配挂靠轨道(4)挂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由排列成行立柱架高支撑的挂靠轨道及匹配的靠行车辆构成,其特征是: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为靠行车辆(5)侧挂斜靠依贴行驶或停站在延续的挂靠轨道(4)上构成;所述挂靠轨道(4)由排列成行的立柱(1)架高支撑挂轨(2)和靠梁(3)连续立建于地面,上部挂轨(2)与下面靠梁(3)平行间隔形成微斜坡的贴靠平面,其立柱(1)为基础深埋于地下的直立支撑柱,挂轨(2)为可容纳挂滑轮(6)挂载滑行的刚性横梁,靠梁(3)为上面和侧面有平整依靠面的横置刚性梁;所述靠行车辆(5)为可搭载乘客或货物的车厢或托盘架,车辆顶部的内侧边设有匹配挂靠轨道(4)挂轨(2)的挂滑轮(6),车辆体的内侧面设有可依贴于挂靠轨道(4)靠梁(3)依靠面的贴靠轮(7);所述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为由排列成行立柱(1)架高支撑由挂轨(2)与靠梁(3)平行间隔形成连续的挂靠轨道(4),靠行车辆(5)以挂滑轮(6)侧挂于挂靠轨道(4)的挂轨(2)承载重量移动滑行,由贴靠轮(7)贴靠于挂靠轨道(4)靠梁(3)的依靠面驱动车辆进退行驶,实现靠行车辆(5)凭挂滑轮(6)在挂轨(2)挂荷平稳滑移,由车辆内侧贴靠轮(7)依贴靠梁(3)依靠面作驱动进退,形成靠行车辆(5)的挂载荷重滑动与驱动进退两相离分的侧挂斜靠依贴行驶新结构,构成各种规格型式靠行车辆(5)在挂靠轨道(4)上能随时启行并任意疏密排列变更快慢择轨避让地行驶和停靠作业的新式轨道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其特征是:所述挂靠轨道(4)由排列成行的立柱(1)架高支撑牢固联结挂轨(2)和平行间隔的靠梁(3),使挂轨(2)与靠梁(3)形成微斜坡的挂靠依贴平面,其倾斜度依据靠行车辆(5)行驶额定的最大载重和速度等因素择定;一行立柱(1)可仅在单侧面设置挂轨(2)和靠梁(3)成一个挂靠轨道(4),或者在两个侧面设置两路挂靠轨道(4);可将间离并列两个立柱(1)的顶部添跨梁联接成门状高稳定结构,门状的两行立柱(1)可以设四路挂靠轨道(4),可只在门状两立柱(1)的外侧面设置两路挂靠轨道(4),或仅在两柱的内侧面设置两路挂靠轨道(4);使两行门状立柱(1)中间距离拉宽,门状内空间可设合适高度的平台建成为换乘站,以供不同线路的侧挂斜靠依贴行驶式轨道车乘客在此换乘;挂靠轨道(4)穿越涵洞或隧道,可以洞道中间树立柱(1)或由两边洞壁作为立柱(2)支撑建造,挂靠轨道(4)也能以建筑物墙体、山岩坎坡外立面或者架高桥梁外侧面等等替代立柱(1)作受力支撑,将挂轨(2)和靠梁(3)延续牢固地架高设置其上供挂行车辆(5)行驶通过或停站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