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涉及ats系统、ato系统结合实现列车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
技术介绍
1、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2、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节能研究已从单列车优化逐步转向多列车协同优化。现有技术主要关注同一供电区间内多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协同控制,通过调整发车间隔等调度参数,使一列车的牵引工况与另一列车的再生制动工况在时间维度上形成最大重叠区域,从而提高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率。
3、具体而言,现有技术通过建立列车牵引力、制动力与运行速度的关联模型,分析不同位置对应的工况转换点,并基于固定线路条件下的速度曲线进行发车间隔优化。
4、然而,现有方法在确定多车协同最优偏移量时,存在计算维度单一、拟合效率不足的问题,难以精准实现牵引力曲线与制动力曲线的动态匹配,导致再生制动能量的实际利用率与理论最优值仍存在显著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牵引力模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动力模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力模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学方程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辆列车在位置时的作用力计算公式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牵引力模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动力模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力模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学方程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协同的节能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王雨,高雅,肖端,蔡佳琦,石锦,王贵东,赵晨阳,王启,张萌,杨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