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938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各第二微柱电极的放电端穿过第一电极片的内环空腔后与第一微柱电极的放电端平齐,进而使得相邻的第二微柱电极和第一微柱电极相互配合形成多个点火单元,并在通电后相近的第二微柱电极和第一微柱电极之间产生电弧点燃电控固体推进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正负同侧阵列式点火电极的布局,实现大燃面电控固体推进剂的高效、稳定点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推进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点火电极通常采用正负电极分列装药两侧的对称布局,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2、1.同轴式电极:燃面适应性差,当推进剂装药燃面增大时,需布置更多电极,但受限于装药内部空间,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无法有效点燃;

3、2.正负异侧端面式电极:长药柱点火效率低,药柱长度增加时,正负电极间距过大,电流路径延长,电阻增大,需提高点火功率,且燃烧效率降低;

4、3.正负交错螺旋型电极:结构稳定性不足,电极间距过大时,机械承力易导致电极变形,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燃烧过程不稳定;

5、4.点火均匀性差:共用一个100-300v电源,当某局部电极短接击穿时,整体供电失效,导致推进剂熄火或燃烧不均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以解决传统电极布局电流密度不均、供电可靠性差的问题。</p>

2、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两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两个第二微柱电极(13)组成,且呈夹角为直角的菱形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分别位于菱形的两个对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三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两个第二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两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两个第二微柱电极(13)组成,且呈夹角为直角的菱形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分别位于菱形的两个对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三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两个第二微柱电极(13)组成,且呈夹角为直角的菱形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分别位于菱形的两个对角上,第三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位于菱形的中心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一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四个第二微柱电极(13)组成,且呈夹角为直角的菱形布置,四个所述第二微柱电极(13)分别位于菱形的四个角上,一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位于菱形的中心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正负同侧阵列式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为正极、第二微柱电极(13)为负极时,所述点火单元由三个第一微柱电极(12)和两个第二微柱电极(13)组成,且呈正方形布置,两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分别位于正方形的两个对角上,第三个所述第一微柱电极(12)位于正方形的中心位置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秉宁张宁宇张凌志刘茜文杨子晨李嘉城刘佩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