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633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前桅制作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包括底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为空心状,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板。通过将前桅吊装至支撑板上,并使得前桅的弧形尺寸与弧形开口相对应,对前桅进行焊接制作,制作完成后直接进行油漆处理,从而在胎架上直接操作,前桅上胎架制作后,无需翻身、平板车驳运上架,减少对厂里平板车资源及框架资源的浪费,无需上架后,将减少或免除脚手架的拆搭,减少人工成本的浪费;胎架工装为落地式,无需高空作业,减少安全隐患;无需翻身后减少对油漆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桅制作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


技术介绍

1、传统帆船前桅多用木材制作,现代帆船则广泛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铝合金材质兼顾强度与耐用性,碳纤维材质更轻且硬度更大,能增大船的扶正力矩,减小航行时的横倾,使航行速度更快、更舒适,前桅是帆船最接近船首的一根桅杆,在帆船整体布局中处于靠前位置,是帆船桅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前桅的原制作流程是在场地直接制作,到制作中、后期时,需对前桅进行翻身和上架制作。上架后的制作涉及拆搭脚手架及高空作业,并且在翻身上架时,需调动厂内平板车资源及框架资源,在翻身的过程中会对其表面油漆造成破坏,后续还需要对表面油漆进行修复,造成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的浪费,因此提出了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包括底板和两个连接板,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为空心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包括底板(1)和两个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表面为空心状,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外表面开设有弧形开口(6),所述支撑板(3)的外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板(3)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容纳槽(18),所述容纳槽(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撑杆(15)转动套设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杆(15)位于支撑板(3)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稳固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包括底板(1)和两个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表面为空心状,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外表面开设有弧形开口(6),所述支撑板(3)的外表面活动插设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板(3)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容纳槽(18),所述容纳槽(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撑杆(15)转动套设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杆(15)位于支撑板(3)外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稳固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位于活动板(4)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3)的外表面活动啮合,所述活动板(4)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齿牙(11),所述齿牙(11)分别与两个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桅制作的落地式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固定块(10),两个所述固定块(10)之间转动连接有正反丝杆(8),所述正反丝杆(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钮(9),两个所述螺纹板分别螺纹连接在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宇苏东方孙岚彭绍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