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612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高压接触阶段:在压轮接触管材表面前50‑100ms,施加8‑12MPa的瞬时高压,确保压轮与管材完全贴合;S2:低压保压阶段:在压轮完全接触后,立即将压力降至0.5‑1.5MPa并维持至水淬结束;S3:动态过渡阶段:在高压向低压切换过程中,设置20‑50ms的压力线性衰减期;S4:延时触发机制:在压轮动作前设置3~8秒的系统压力稳定延时;S5:压痕检测反馈:通过表面粗糙度仪实时监测管材表面状态,动态调整保压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脉冲高压加载破除氧化层并确保完全接触,根据管径智能切换至优化低压保压,相比传统方法压痕粗糙度从2.0μm降至1.0μm以内,避免了人工打磨工序,产品合格率提升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具体为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


技术介绍

1、在金属管材(如石油套管、接箍料等)的水淬处理工艺中,压轮系统的作用是确保管材在水淬过程中保持稳定接触,以实现均匀冷却。然而,传统压轮控制方式采用恒定压力模式(通常设定为1.5mpa),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压轮印缺陷问题和压力调节矛盾,具体的:

2、压轮印缺陷:当水淬处理直径≥178mm的管材时,恒定1.5mpa的压力会导致压轮与管材接触面产生明显的压痕,且由于压痕的存在,产品需额外进行人工打磨修复,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还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

3、压力调节矛盾:若降低压力(如<1.5mpa),部分压轮因液压系统响应不足而无法完全下压,导致管材局部冷却不均,产生变形或硬度不均等缺陷,废品率上升,另外传统液压系统缺乏快速压力切换能力,无法在高压和低压之间动态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压轮印缺陷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高压接触阶段采用双脉冲加载模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第一脉冲和第二脉冲,所述第一脉冲要求5ms内升至8MPa破除表面氧化层,所述第二脉冲要求维持10MPa确保完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低压保压阶段中,当管材直径为178—200mm时采用0.8-1.0MPa,当管材直径>200mm时采用1.0-1.2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高压接触阶段采用双脉冲加载模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第一脉冲和第二脉冲,所述第一脉冲要求5ms内升至8mpa破除表面氧化层,所述第二脉冲要求维持10mpa确保完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低压保压阶段中,当管材直径为178—200mm时采用0.8-1.0mpa,当管材直径>200mm时采用1.0-1.2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动态过渡阶段中采用液压缓冲算法,使压力变化率控制在0.15-0.3mpa/ms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s5的压痕检测反馈中包括但不仅限于采用在线激光测距仪检测压痕深度,分辨率要求在0.01mm,另外当连续3个检测点ra>1.6μm时,自动触发压力再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水淬压轮印的控制方式,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钢丁刚锋郭兴邦阚海峰阚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宝普莱森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