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1、投影装置(投影机)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在目前的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中,常使用蓝光激光激发出黄绿色荧光(转换光束)作为照明光束的来源。为了更佳的光学效果,会使用额外的红光激光及/或绿光激光作为补充光源。然而,为了使分色元件(分色镜)能导引额外的红光激光及/或绿光激光,分色元件将会损失黄绿色荧光的部分波段的能量,光效率降低,进而使投影画面的品质较差。
2、“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可提升光的使用效率以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波长转换元件、第一补充光源以及分光元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落在380纳米至495纳米之间,所述第二波长范围落在500纳米至560纳米之间或落在600纳米至670纳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1),所述分光元件还用以反射波长不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的所述转换光束,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2),所述分光元件还用以让波长不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的所述转换光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激光光源、波长转换元件、第一补充光源以及分光元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落在380纳米至495纳米之间,所述第二波长范围落在500纳米至560纳米之间或落在600纳米至670纳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1),所述分光元件还用以反射波长不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的所述转换光束,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2),所述分光元件还用以让波长不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和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的所述转换光束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1),所述第一补充光源提供的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态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的能量与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态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的能量的比例大于2比1,当所述分光元件符合条件(2),所述第一补充光源提供的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态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的能量与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态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的能量的比例小于1比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充光束从所述第一补充光源至所述分光元件的传递路径中,不具有模造透光元件和强化透光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元件对波长位于所述第二波长范围内且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态的光束的穿透率大于等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二补充光源,用以提供第二补充光束,所述第二补充光束的波长位于第三波长范围内,所述第二补充光束的偏振态包括第一偏振态以及第二偏振态,其中所述分光元件还用以让波长位于所述第三波长范围内且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态的光束通过,用以反射波长位于所述第三波长范围内且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态的光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落在380纳米至495纳米之间,所述第二波长范围落在600纳米至670纳米之间,且所述第三波长范围落在500纳米至560纳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充光束从所述第二补充光源至所述分光元件的传递路径中,不具有模造透光元件和强化透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包括第一激发光源以及第二激发光源,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以提供第一激发光束,所述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以提供第二激发光束,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经由所述分光元件进入匀光元件。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姚顺,王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