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0421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速度预测模型和整车动力学系统模型;建立动力电池系统模型;建立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型;建立乘员舱热模型;分析能量管理系统与燃料电池‑乘员舱耦合热管理系统的耦合关系;设计功‑热分层优化框架,通过分层协同机制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与实时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应对集成热管理系统考虑能量和热量耦合的综合运行成本优化问题,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实时的系统响应。提高了系统的实时响应性和稳定性,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涉及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和乘员舱-燃料电池耦合热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系统。由于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和热源的双重作用,燃料电池在乘员舱-燃料电池耦合热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中都是关键部件。在能量管理系统方面,燃料电池的运行策略直接影响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的效率,以及动力电池的soc。在乘员舱-燃料电池耦合热管理系统方面,燃料电池的余热是主要热源,其运行策略会直接影响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特性。因此考虑乘员舱-燃料电池耦合热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的耦合关系,从车辆功率和热源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考虑集成式热管理的燃料电池能量管理方法,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

2、现有技术的缺点:

3、1、当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多基于理想热条件假设,未充分考虑低温场景中燃料电池兼具动力源和热源的双重特性。传统方法将能量管理与热管理视为独立子系统,未建立二者的动态耦合关系。

4、2、燃料电池汽车功-热耦合系统存在显著的多时间尺度特性,若只使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构建速度预测模型和整车动力学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建立动力电池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建立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建立耦合燃料电池余热的乘员舱...

【技术特征摘要】

1.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构建速度预测模型和整车动力学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建立动力电池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热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建立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型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联燃料电池汽车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维海李展鸿朱仲文季传龙王维志李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