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715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01 18:37
本技术涉及WLED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包括PCB板、蓝光LED芯片和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槽壁上依次设有反射层和吸收层,反射层和吸收层均位于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下方,吸收层位于反射层和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之间,光线从蓝光LED芯片发出后,可以通过反射层反射至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或从被吸收层吸收或直接到达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未到达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蓝光能够通过安装凹槽上的反射层反射至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上或者被吸收层吸收,而不是透过PCB板透出,由此,即可实现减少WLED发出光线中参杂的小部分蓝光,从而提高发光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wled发光,具体涉及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


技术介绍

1、wled器件以其高亮度、高效率、高显色指数和色温可调,成为照明、显示和其他领域的主要光源。现有的wled器件通常采用蓝光。

2、现有的wled器件主要包括pcb板、设置于pcb板上的蓝光led芯片和封装在蓝光led芯片上方的红绿量子点薄膜,pcb板开设有用于容纳蓝光led芯片的凹槽,蓝光led芯片安装于凹槽内,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经过红绿量子点薄膜,蓝光和红绿量子点相结合发出白光,但现有的wled器件通常采用有一定透光性的pcb板,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除了发出至红绿量子点薄膜上和红绿量子点结合之外,还会从pcb板透出,从而导致整个wled发出的白光中还参杂小部分蓝光,影响发光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能够减少wled发出光线中参杂的小部分蓝光,从而提高发光质量。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蓝光LED芯片和设置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方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所述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壁上依次设有反射层和吸收层,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吸收层均位于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下方,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之间,光线从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后,通过所述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或从被所述吸收层吸收或直接到达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呈倾斜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蓝光led芯片和设置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方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所述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壁上依次设有反射层和吸收层,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吸收层均位于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下方,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之间,光线从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后,通过所述反射层反射至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或从被所述吸收层吸收或直接到达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上靠近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一端相较于所述反射层上远离所述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的一端远离所述pcb板的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绿全核壳结构量子点w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呈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绿全核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诺寒杨加明黄光光廖勇军岳俊跃黎瑶刘彦徐昱刘宇洋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谷麦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