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368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包括闪光器控制电路,闪光控制芯片灯泡失效检测端连二极管D2正极,其负极连三极管Q2基极。三极管Q2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发射极通过电阻R7接电源正极,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稳压二极管ZD1负极,稳压二极管ZD1正极连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三极管Q4的基极,二极管D4负极接三极管Q4基极,并通过电阻R13接稳压二极管ZD2正极。稳压二极管ZD2负极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4基极通过电阻R12接三极管Q3集电极,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和三极管Q3基极之间连有电阻R11。三极管Q3基极和电源正极之间连有电阻R10,发射极接电源正极。三极管Q4集电极连二极管D3负极,二极管D3正极连闪光控制芯片继电器驱动端。其能使闪光器失效率降低,提高行车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闪光器
,具体地指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
技术介绍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闪光器为车辆中的重要部件,在安全行车中起到了很重 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对闪光器有了更多的要求,并且往往通过自行改装或装配 闪光器来实现自身的需要,具体来说用户一般采取增加负载或短路搭铁(由改装或装配引 起)的方式来对车辆闪光器进行改装。但是,由于现有的闪光器设计方案均无限流限压保 护功能,使得按上述方式对车辆闪光器进行改装或装配会造成闪光器超载(电流过大)从 而烧毁康铜丝或PCB板铜膜,进而使车辆的闪光器失效。另外,当发电机电压过高(电压调 节器失效)或存在异常电压时也会导致闪光器失效。一旦闪光器失效会导致行车安全降 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该闪光器电路 具有带限流限压保护功能,使得闪光器失效率降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它包括 闪光器控制电路,该闪光器控制电路主要由闪光控制芯片、RC振荡电路、三极管Q1、继电器 J1、取样电阻RS、电源和灯负载LAMP组成,它还包括限流限压保护电路,该限流限压保护电 路主要由三极管Q2 Q4、二极管D2 D4、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和电阻R7 R13组成,其中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灯泡失效检测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 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 射极通过电阻R7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三极管 Q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正极与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 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13接入稳压 二极管ZD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 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 极管Q3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1,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阻 R10,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连接于二极管D3的 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继电器驱动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容C2。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还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一个RC振荡电路接口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串联有电阻R1 和极性电容C1,且极性电容C1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BATT+,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另一个RC 振荡电路接口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继电器驱动端相连,且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接入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 阻R6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也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 间串联有继电器J1的线圈端,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接入闪光控制芯片的灯泡失效检测端, 触点的另一端接灯负载LAMP的一端,灯负载LAMP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J1触点的一 端与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取样电阻RS。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启动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入所述灯负载LAMP的一端,所 述闪光控制芯片的接地端GND通过电阻R3接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 EARTH。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在传统闪光器控制电路中加入限流限压电路,使得车辆 的闪光器失效率降低,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并且实现了有效工作电流、最高工作电压的按 要求可调节;当外部故障排除后,闪光器再次通电时功能自动恢复;不改变原闪光器的外 部安装结构,装车可直接替换,实现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它包括闪光器控制电路,该闪光 器控制电路主要由闪光控制芯片、RC振荡电路、三极管Q1、继电器J1、取样电阻RS、电源和 灯负载LAMP组成。所述继电器J1的通断由闪光控制芯片U1按一定的频率(频率大小由 RC振荡电路决定)驱动控制,且故障时其频率自动翻倍,当三极管Q1完全导通或关闭时 继电器J1触点随之闭合或断开,这样来控制灯负载LAMP的接通或断开。本技术的带 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还包括限流限压保护电路,该限流限压保护电路主要由三极管 Q2 Q4、二极管D2 D4、稳压二极管ZD 1、稳压二极管ZD2和电阻R7 R13组成,其中,所 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灯泡失效检测端LD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三 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 R7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 连接稳压二极管ZD1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正极与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 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13接入稳压二极管ZD2 的正极,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2连 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 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1,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阻R10,三极管Q3 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 管D3的正极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继电器驱动端OUT相连。该电路中设置的上述二极管 单向导通能有效的防止串电。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容C2,所 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还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电容C2起到抗干扰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闪光控制芯片U1的一个RC振荡电路接口 0SC和电源正极 BATT+之间串联有电阻R1和极性电容C1,且极性电容C1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所述闪光控 制芯片U1的另一个RC振荡电路接口 0SC与极性电容C1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U1的继电器驱动端OUT 相连,且所述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接入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 过电阻R6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也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BATT+ 之间串联有继电器J1的线圈端,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接入闪光控制芯片U1的灯泡失效检 测端,触点的另一端接灯负载LAMP的一端,灯负载LAMP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J1触点 的一端与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取样电阻RS。所述闪光控制芯片U1的启动输入端SI 通过电阻R2接入所述灯负载LAMP的一端,所述闪光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GND通过电阻R3 接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EARTH,所述闪光控制芯片U1的第一电源端 V+和第二电源端S⑶0N\0FF分别接电源正极BATT+。上述技术方案中,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三级管Q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它包括闪光器控制电路,该闪光器控制电路主要由闪光控制芯片、RC振荡电路、三极管Q1、继电器J1、取样电阻RS、电源和灯负载LAMP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限流限压保护电路,该限流限压保护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2~Q4、二极管D2~D4、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和电阻R7~R13组成,其中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灯泡失效检测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正极与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13接入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1,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阻R10,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继电器驱动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它包括闪光器控制电路,该闪光器控制电路主要由闪光控制芯片、RC振荡电路、三极管Q1、继电器J1、取样电阻RS、电源和灯负载LAMP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限流限压保护电路,该限流限压保护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2~Q4、二极管D2~D4、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和电阻R7~R13组成,其中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灯泡失效检测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正极与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13接入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1,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源正极BATT+之间连接有电阻R10,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BATT+,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还连接于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闪光控制芯片的继电器驱动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限流限压功能的闪光器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中富严达徐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