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及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741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半模、副半模、冲头、切削刀具和透明板;所述副半模与主半模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半模上设有输入通道、输出通道和横向通道;在主半模上且设置有贯穿主半模的刀具卡槽;切削刀具活动设置在刀具卡槽中;所述冲头用于推动待加工工件在输入通道、输出通道的流动,并配合切削刀具完成对待加工工件的切削;在副半模上,且对应于输入通道、横向通道、输出通道的交汇区域上设置有透明板,以观察切屑流动情况。本装置结构简洁,便于制造与装配。其所需的外部加工设备简单,实现切削过程与显微观测的时空同步。观测平台的搭建精准方便,且装置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切削与原位观察相关,特别涉及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切削加工领域,对高强度、高硬度或高脆性材料的加工长期受到行业关注,而某些具有较好韧性的软金属由于其较差的加工性能、高能耗以及低加工质量往往被忽视。这类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褶皱与堆叠现象,导致流动特性呈非稳定的波浪状蜿蜒流动,这种现象已被学术界定义为“蜿蜒流动”。蜿蜒流动可能引起切屑压缩比异常增高、切削力的上升和表面质量的降低。作为近年来识别的一种特殊切屑流动模式,蜿蜒流动的研究尚不完善,其形成机理亟需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2、现有的实验方法通常依赖机床进行切削,并需额外搭建观察平台,如ho yeung等在《sinuous flow in cutting of metals》公开的方案。由于蜿蜒流动现象通常在低切削速度(0.42mm/s)和微小切削深度(100μm)下出现,这对机床的操作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现有的机床由于其庞大的体积及微小的切削观察区域,极大地限制了实验平台的精确构建及实时观测的可能性。更进一步,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半模(20)、副半模(70)、冲头(10)、切削刀具(40)和透明板(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半模(20)上还设置有支撑平台(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通道(21)和输出通道(23)在主半模(20)上且与副半模(70)接触的面沿长度方向设置,共同贯穿主半模(20)长度方向,横向通道(22)设置在输入通道(21)的一侧且紧贴输出通道(23)上侧,横向通道(22)与输入通道(2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半模(20)、副半模(70)、冲头(10)、切削刀具(40)和透明板(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半模(20)上还设置有支撑平台(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通道(21)和输出通道(23)在主半模(20)上且与副半模(70)接触的面沿长度方向设置,共同贯穿主半模(20)长度方向,横向通道(22)设置在输入通道(21)的一侧且紧贴输出通道(23)上侧,横向通道(22)与输入通道(21)相通且贯穿主半模(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半模(20)上且位于输出通道(23)一侧、横向通道(22)的下侧设置所述支撑平台(24),所述刀具卡槽(25)的开口位于支撑平台(24)的中心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观测切削过程中切屑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半模(20)上且位于刀具卡槽(25)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切削深度调节螺纹孔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聪唐自强邓文君李松青钟佩璇郝兴盛薛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