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显示设备、车辆和车载交互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智能化与娱乐化的发展,车载显示设备逐渐成为提升乘客体验的重要工具。用户可通过显示设备在车辆行驶或静止时体验虚拟现实内容(如3d电影、虚拟旅行、游戏等),从而丰富出行场景。然而,当前车载的显示设备依旧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导致用户沉浸感不足,无法实现沉浸式的影音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显示设备、车辆和车载交互系统,用于提升用户在车辆内使用显示设备时的使用体验。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包括:在显示设备的展示内容包括载具的情况下,基于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以使车辆的车身姿态与载具的载具姿态匹配。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在显示设备的展示内容包括载具的情况下,基于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行驶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匀速状态、变速状态、转弯状态、颠簸状态、撞击状态或飞跃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用于调整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和/或俯仰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用于调整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和/或俯仰角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行驶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匀速状态、变速状态、转弯状态、颠簸状态、撞击状态或飞跃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用于调整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和/或俯仰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用于调整所述车辆的侧倾角和/或俯仰角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姿态调整动作用于使所述车辆的车身姿态与所述载具的载具姿态保持同步或者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加速度确定所述车辆对应的目标俯仰角,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车速以及加速度,确定所述车辆对应的目标俯仰角,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车辆调整俯仰角至所述目标俯仰角,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侧倾角确定所述车辆对应的目标侧倾角,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车速以及所述预设侧倾角,确定所述车辆对应的目标侧倾角,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车辆调整侧倾角至所述目标侧倾角包括:在所述转弯状态对应的持续时间内,调整侧倾角至所述目标侧倾角。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载具的虚拟行驶状态,控制所述显示设备所属的车辆执行相应的车身姿态调整动作,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虚拟行驶状态为所述颠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侧倾角范围的上限值和/或下限值是基于所述载具的车速以及预设侧倾角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虚拟行驶状态为所述颠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俯仰角范围的上限值和/或下限值是基于所述载具的车速以及预设俯仰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张宏洲,王晨曦,黄春友,王佶,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