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柱加强梁、侧围前内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521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2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柱加强梁、侧围前内板总成及车辆。A柱加强梁包括管梁和补丁板,所述管梁为变截面结构的热气胀管;补丁板设置于所述管梁的内部,所述补丁板为管状结构,所述补丁板的外壁匹配贴合于所述管梁的内壁。将管梁设计为变截面结构的热气胀管可以减少为了避开部分侧气帘、线束、内饰等的安装卡子空间而开设的避让孔的数量,可以降低相关技术中由于开设过多的避让孔导致管梁结构强度和刚度受影响的问题;通过在管梁截面变化率大的地方增设补丁板,弥补因管梁的截面变化所导致的管梁部分区域强度性能减弱的问题,代替相关技术中增加整个热气胀管料厚的方式,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a柱加强梁、侧围前内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当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工艺、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成为了行业内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和开发重点;其原因在于新工艺、轻量化材料在能够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并且能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整车减重100kg,电耗降低0.32-0.36kwh/100km,续航不变电池容量降低1.6-2kwh,电池容量不变,续航可提升12.4km。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2、车身结构中a柱加强梁通常采用管梁结构,现有的管梁结构用于a柱区域时,a柱区域的a柱加强梁的截面尺寸因需要避让线束、侧气帘、内饰等结构的安装螺栓,需要采用变截面,会存在壁厚减薄区域,当采用中保研25%偏置碰撞时壁厚减薄区域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不利于碰撞性能目标达成。此外如果不采用变截面避让的形式,而是通过增加整个管梁料厚并且在管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丁板设置于所述管梁横截面积变化率大于或等于6%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的两端设置有隔断胶,所述隔断胶用于封堵所述管梁端部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的两端均形成有隔断安装面,所述隔断胶连接在所述隔断安装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上设置有搭接面、定位孔和拉铆螺母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侧围前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丁板设置于所述管梁横截面积变化率大于或等于6%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的两端设置有隔断胶,所述隔断胶用于封堵所述管梁端部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的两端均形成有隔断安装面,所述隔断胶连接在所述隔断安装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加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上设置有搭接面、定位孔和拉铆螺母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侧围前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加强板、侧围内板后加强板、b柱加强件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a柱加强梁,所述a柱加强梁的前端与所述a柱加强板的顶端连接,所述a柱加强梁的后端与所述侧围内板后加强板的前端连接,所述a柱加强梁的后部与所述b柱加强件的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围前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梁上设置有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和第三搭接面,所述a柱加强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菊陈士昌赵丰良罗庆黄圣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