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探针,尤其是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稀土离子的f-f跃迁具有线状谱、受温度、基质影响小、浓度以及温度淬灭效应小等特点。镧系离子掺杂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优点包括斯托克斯位移大,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发射谱带丰富且位置几乎不变;荧光寿命从纳秒到毫秒,跨越了6个数量级;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稀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发光探针领域。
2、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中心主要由敏化剂(如yb3+和nd3+)和激活剂(如er3+、tm3+和eu3+等),其中敏化剂吸收入射光并将能量转移给激活剂以产生发光。然而,对于小尺寸的纳米发光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可能具有更多的淬灭中心(例如表面缺陷、表面振子等)。当发光中心直接暴露于溶液中,其吸收的能量会直接传递到表面的溶剂分子等淬灭中心,导致其荧光淬灭。包覆惰性壳层的核壳结构仍被认为是提高其发光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惰性壳层可以保持发光中心的光学完整性,并有效减少表面淬灭效应引起的发射损失。合成核壳结构稀土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利用溶剂热法或高温热分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上的一层或多层壳层,所述内核结构为AREF4,壳层结构为AREF4或CaF2,其中A选自碱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RE为稀土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选自Li、Na、K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由溶剂热法或高温热分解法合成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稀土盐加入溶剂中,在100-1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上的一层或多层壳层,所述内核结构为aref4,壳层结构为aref4或caf2,其中a选自碱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re为稀土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选自li、na、k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由溶剂热法或高温热分解法合成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稀土盐加入溶剂中,在100-150℃下加热10分钟至2小时,并在此过程中加入碱金属化合物和氟化铵;接着,于保护气氛中在220-320℃下加热5分钟至4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醇和/或环己烷,离心后收集沉淀,并分散于十八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稀土纳米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稀土三氟乙酸盐和碱金属三氟乙酸盐加入溶剂中,在100-150℃下加热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于保护气氛中在220-32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