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感设备领域,具体为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
技术介绍
1、根据授权公告号为“cn112735797b”,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一体式共烧电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文件,其说明书中记载:现有的一体成型电感包括座体和绕组本体,所述座体是将绕组本体埋入金属磁性粉末内部压铸而成,其绕组通常为单层或多层有漆包膜包覆的线圈 ,这种方法制备的电感器只能通过低温烘烤将磁粉中的胶水固化,提高电感强度,电感的成型时的内应力不能得到释放,其功耗较高,适用于低频条件。金属磁性粉末的损耗主要由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组成,在减小涡流损耗的同时,会导致磁滞损耗增加,这个问题难以同时解决,在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生产后,一般需要再磁芯外部设置外壳,用于对电感进行保护,但是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2、在磁芯外部设置外壳后,电感外壳不易根据需要调节外壳的散热强度以及拆装方便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有效的解
...【技术保护点】
1.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包括磁芯(1)和铜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1)在铜板(2)的外侧压制成型,铜板(2)的两端分别位于磁芯(1)的两侧,磁芯(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磁芯(1)进行保护的外壳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01)的一端以及第二壳体(501)的一端均开设有端部槽(6),铜板(2)的两端通过两个端部槽(6)贯穿至外壳机构(3)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散热件(405)包括转轴(4051)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包括磁芯(1)和铜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1)在铜板(2)的外侧压制成型,铜板(2)的两端分别位于磁芯(1)的两侧,磁芯(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磁芯(1)进行保护的外壳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401)的一端以及第二壳体(501)的一端均开设有端部槽(6),铜板(2)的两端通过两个端部槽(6)贯穿至外壳机构(3)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散热件(405)包括转轴(4051),转轴(4051)上等距安装有转动散热翅板(4053),转动散热翅板(4053)的内部设置有贴紧散热件(407),转动散热翅板(4053)与固定散热翅板(402)交错设置,转轴(4051)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端部块(4055),端部块(4055)远离转轴(405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4056),第一壳体(401)的两侧均安装有定位自锁件(406),定位自锁件(406)用于对转动散热翅板(4053)进行卡接固定,转动散热翅板(4053)远离转轴(405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40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51)转动安装于转槽(404)内侧,转槽(404)开设于固定散热翅板(402)远离端部槽(6)的一端,固定散热翅板(40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板(4052),限位板(4052)固定安装于转轴(40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自锁件(406)包括对称开设于第一壳体(401)两侧内部的活动槽(4061),活动槽(406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4062),两个活动板(406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杆(4063),连接杆(4063)的端部贯穿至第一壳体(401)外侧,连接杆(406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064)。连接板(4064)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块(40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4065)与端部块(4055)上靠近第一壳体(401)一侧的定位槽(4056)相对应,连接板(4064)上安装有把手,活动板(4062)靠近连接板(4064)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弹簧(4066),第一弹簧(4066)的一端与活动槽(4061)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超大电流铜磁共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紧散热件(407)包括开设于转动散热翅板(4053)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盛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