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阳升专利>正文

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162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民用锁技术,尤其是一种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包括锁体以及锁芯,锁芯内加工螺纹通道;从锁体外向内开设螺纹通道;锁芯通道内安装第一弹子;锁体通道内安装第二弹子、弹簧和封口栓;封口栓为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锁,尤其是一种可以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锁头是人们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封口保险工具。但是,曾有和现有的锁头功能过于单一,结构也过于简单,人们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轻松开启这些普通的锁头,安全性相对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用于解决普通锁的开启技术简单、防盗效果差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包括锁体以及锁芯,在锁芯内加工有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从锁体外表面向内开设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两个通道相通;在锁芯通道内安装第一弹子;在锁体通道内安装第二弹子、弹簧和封口栓;在锁体通道内第二弹子与封口栓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锁芯通道中有螺纹或横纹槽,通道口至少有0.5mm的地方处于无纹状态;锁体通道与锁芯通道内部的螺纹或横纹可相同、可不同,若相同,则方向相反;锁体通道内螺纹或横纹的短边靠近锁芯一侧,长边靠近封口栓一侧,锁体通道靠近锁芯一侧至少有1mm的无纹处;锁芯通道内的螺纹或横纹齿的角度可以为90°;第二弹子是由中柱主体、弹子前翼和弹子后翼三部分组合而成;中柱主体为圆柱体或细腰变形柱体;弹子前翼为圆台形或球台形、棱台形、螺纹差台形;弹子后翼为柱体或圆台与柱体组合体、半球台与柱体组合体、弧形台体与柱体组合体、棱台与柱体组合体、螺纹差柱体与各种台体的组合结构体;柱头高于弹子前翼0.5~1mm,柱尾长出弹子后翼0.5~1mm;封口栓为螺栓,锁体通道设有-->内螺纹或横纹,封口栓的螺纹与锁体通道内螺纹或横纹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后,1、当用开锁工具给锁芯施加扭力后,这时锯齿的作用:一是阻挡第二弹子向正前方移动,更重要的是可阻止锁芯回转。2、锁芯扭动后,当第二弹子前翼位置螺纹或横纹槽内时,前翼就卡在了锁芯与锁体的错位处,第二弹子不能推动。3、锁芯扭动后,在弹簧作用下,第二弹子后翼受到向外的拉力,推动时,第二弹子会被牢牢顶住,不能推动。在推力作用下,中柱卡住锁芯,不能正常转动,第二弹子柱头位于锁芯通道内时,柱头进入锯齿里,顶住锁芯,锁芯不能回转。第二弹子只有在敲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弹出来。如果锁芯发生回转,使锁体通道与锁芯通道口对齐,弹子才能推出,但此时通道连接处口径是最大的,弹子进出自如。推出这一个,其余的第二弹子还在锁芯内,永远不能推出全部的第二弹子,因此阻止了用技术手段进行开锁。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提高锁的安全性,防止用任何技术手段撬开锁头,有效增加防盗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内部第二弹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锁体、2为锁芯、3-1为锁芯通道、3-2为锁体通道、4-1为第一弹子、4-2为第二弹子、5为封口栓、6为弹簧、7-1为弹子前翼、7-2为弹子后翼。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包括锁体1以及锁芯2,在锁芯2内加工有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1;从锁体1外表面向内开设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2,两个通道相通;在锁芯通道3-1内安装第一弹子4-1;在锁体-->通道3-2内安装第二弹子4-2、弹簧6和封口栓5;在锁体通道3-2内第二弹子4-2与封口栓5之间通过弹簧6连接;锁芯通道3-1中有螺纹或横纹槽,通道口至少有0.5mm的地方处于无纹状态;锁体通道3-2与锁芯通道3-1内部的螺纹或横纹可相同、可不同,若相同,则方向相反;锁体通道3-2内螺纹或横纹的短边靠近锁芯2一侧,长边靠近封口栓5一侧,锁体通道3-2靠近锁芯2一侧至少有1mm的无纹处;锁芯通道3-1内的螺纹或横纹齿的角度可以为90°;第二弹子4-2是由中柱主体、弹子前翼7-1和弹子后翼7-2三部分组合而成;中柱主体为圆柱体或细腰变形柱体;弹子前翼7-1为圆台形或球台形、棱台形、螺纹差台形;弹子后翼7-2为柱体或圆台与柱体组合体、半球台与柱体组合体、弧形台体与柱体组合体、棱台与柱体组合体、螺纹差柱体与各种台体的组合结构体;柱头高于弹子前翼7-1为0.5~1mm,柱尾长出弹子后翼7-2为0.5~1mm;封口栓5为螺栓,锁体通道3-2设有内螺纹或横纹,封口栓5的螺纹与锁体通道3-2内螺纹或横纹相同。其中,锁芯通道3-1中由外向内至少有3个螺纹或横纹槽。锁体通道3-2内螺纹或横纹的短边靠近锁芯2一侧,角度为70°,长边靠近封口栓5一侧,角度为30°。第二弹子4-2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中柱主体:比前后翼直径小,使第二弹子4-2容易被卡住;弹子前翼7-1:降低第二弹子4-2被推出的可能性,一旦第二弹子4-2被推出,也可增加第二弹子4-2进入锁芯2内难度。弹子后翼7-2:后翼的侧壁高度大于或等于螺纹间距,以方便进出。柱头:防止两钥匙齿相差不大时打开同一把锁,以及防止锁芯2回转。柱尾:将弹簧6固定在第二弹子4-2尾部中间,防止夹在通道螺纹或横纹里。第二弹子4-2的受力分析:-->当用力推动第二弹子4-2时,第二弹子4-2同时也受到弹簧6对其的反推力作用,第二弹子4-2的前端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左的力。在弹簧6的作用下,弹子后翼7-2有一个向右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力。向上的力使弹子前翼7-1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前端紧靠锁芯2内壁。向下的力使弹子后翼7-2紧靠在锁体1的通道内壁上,卡在锯齿里。一个向左的力和一个向右的力使弹子前翼7-1卡在错位处,使弹子后翼7-2卡在锯齿里,卡住了第二弹子4-2,锁就无法开启。技术开锁方法与阻止原理:阻止等齿工具开锁:等齿工具开锁时,是用工具将弹子全部推出锁芯,锁芯自如转动而开锁。用螺栓封口时,将螺栓旋进适当深度,保证第二弹子能完全进入锁体通道内为限,不再留有多余的空间,以便于开锁而不能让第一弹子进入,则阻止其开锁。阻止万能钥匙开锁时:万能钥匙开锁时,先要顺时针扭动锁芯10°左右,以压住第二弹子,并要保证能推出第二弹子,使用本技术的技术后,锁芯的扭动角度需更大才能压住第二弹子,使第二弹子倾斜的更大。这时由于第二弹子前翼卡在错位处,就不能推出弹子。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要推出弹子,就必须回转,使锁芯通道口与锁体通道口对齐,这时错位差是0,被推出的弹子,还能轻松的进入锁芯里,就不能开锁。阻止敲击或手枪式工具开锁:敲击法:将一个类似于钥匙的工具插入锁芯后,稍向顺时针方向扭转,然后用力向下敲击这个开锁工具,锁即打开。本技术的第二弹子在锁芯扭动时中心轴指向发生偏移,在第一弹子传递来的力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第二弹子或前翼卡在错位处,或后翼顶在通道的锯齿上,或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因-->而不能把第二弹子推出锁芯,因此不能开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包括锁体(1)以及锁芯(2),其特征在于:在锁芯(2)内加工有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1);从锁体(1)外表面向内开设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2),两个通道相通;在锁芯通道(3-1)内安装第一弹子(4-1);在锁体通道(3-2)内安装第二弹子(4-2)、弹簧(6)和封口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包括锁体(1)以及锁芯(2),其特征在于:在锁芯(2)内加工有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1);从锁体(1)外表面向内开设螺纹或横纹管状通道(3-2),两个通道相通;在锁芯通道(3-1)内安装第一弹子(4-1);在锁体通道(3-2)内安装第二弹子(4-2)、弹簧(6)和封口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其特征在于:在锁体通道(3-2)内第二弹子(4-2)与封口栓(5)之间通过弹簧(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其特征在于:锁芯通道(3-1)中有螺纹或横纹槽,通道口至少有0.5mm的地方处于无纹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通道(3-2)与锁芯通道(3-1)内部的螺纹或横纹可相同、可不同,若相同,则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技术手段开启的锁,其特征在于:锁体通道(3-2)内螺纹或横纹的短边靠近锁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升
申请(专利权)人:李阳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