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微电网作为配电侧源网荷资源集成的一种新技术形态,是促进规模化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实现多元新要素就近聚合互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微电网技术与应用部署方式与新能源的内在特性匹配度不高,导致新能源利用率过低,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
3、此外,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使得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消纳面临较大困难,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调度运行方面,特别是在负荷高峰时段,新能源电力的供应往往难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这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不仅限制了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投资者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未能收到预期的投资效果。
4、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及非稳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传统的微电网需要向电力柔性负荷微网系统进行转变,采用时分复用开关组件实现源荷柔性连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时分复用开关组件需要不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伪偏导数估计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律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系统输出误差构建离散滑模面的过程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伪偏导数估计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律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系统输出误差构建离散滑模面的过程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柔性负荷微网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控制输入量和第二控制输入量得到的系统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阿莲,齐鹏飞,王威,苏士辉,钱大赞,杨英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