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6367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8:44
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储油腔、循环冷却油路,每个电机均配置所述循环冷却油路,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入端经过吸滤滤清器与储油腔连通,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压滤滤清器,所述压滤滤清器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油端经通油管分别进入到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行星轮内,所述电机转子内的冷却油路与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出口、行星轮内的冷却油路出口均与储油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电机与变速器的冷却油液共用油液存储腔,每个电机的冷却均单独应用一道滤清器吸滤、油泵、二道滤清器压滤、热交换器,从而保证电机冷却油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


技术介绍

1、电机冷却分为自然冷却、风冷、水冷、油冷等方式,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温升、效率、出扭、寿命等。目前减速器主流的电机冷却方式为油冷与水冷组合或纯油冷。

2、例如cn118971496a公开的一种双电机电驱壳体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差减壳体、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二电机壳体,所述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差减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壳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的体积,且所述第一电机壳体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的顶部以形成避让空间;第一冷却回路,包括设置于电机壳体的第一进液口、用于差减壳体内部喷淋的差减冷却支管、用于第一电机壳体内部喷淋的电机冷却支管、设置于电机壳体的油泵安装部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差减冷却支管、电机冷却支管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油泵安装部包括与电机壳体的内腔底部连通的第一接入口、与第一出液口连通的第二接入口;控制器壳体,设置于所述避让空间;第二冷却回路,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第二进液口、电控冷却腔、第二出液口,设置于第二电机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储油腔、循环冷却油路,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机均配置所述循环冷却油路,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入端经过吸滤滤清器与储油腔连通,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压滤滤清器,所述压滤滤清器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油端经通油管分别进入到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行星轮内,所述电机转子内的冷却油路与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出口、行星轮内的冷却油路出口均与储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置有对定子绕组进行喷淋的喷淋冷却油路,所述喷淋冷却油路经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包括储油腔、循环冷却油路,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机均配置所述循环冷却油路,所述循环冷却油路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入端经过吸滤滤清器与储油腔连通,所述油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压滤滤清器,所述压滤滤清器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油端经通油管分别进入到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行星轮内,所述电机转子内的冷却油路与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电机定子内的冷却油路出口、行星轮内的冷却油路出口均与储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置有对定子绕组进行喷淋的喷淋冷却油路,所述喷淋冷却油路经过端盖上的进油口与通油管连通,所述端盖的底部设有与储油腔连通的放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训强雷继彬朱显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时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