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前围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身包括中央通道、前围横梁、座椅前横梁及后地板横梁,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前舱结构中如前围横梁等对座舱的侵入量较大,无法满足车辆的碰撞安全需求,会造成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围横梁、车身结构及车辆,前围横梁作为主要的吸能构件,可以减弱传递至中央通道的载荷,进而中央通道的变形量可以减小,保证了驾驶员或者乘员的生存空间,降低了对驾驶员或者乘员腿部的伤害。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前围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加强件。
3、所述横梁本体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梁本体内形成有腔体;
4、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5、本实施例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动力总成向后运动,动力总成与前围横梁发生碰撞。前围横梁先于中央通道变形,其中,前围横梁的腔体内设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围横梁(10) ,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3) 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11)和第二腔壁(12),多个所述加强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壁(11)和所述第二腔壁(12)之间,各个所述加强件(13)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腔壁(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腔壁(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壁(11)设置有多个接触区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围横梁(10) ,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3) 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11)和第二腔壁(12),多个所述加强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壁(11)和所述第二腔壁(12)之间,各个所述加强件(13)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腔壁(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腔壁(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壁(11)设置有多个接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非接触区域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接触区域连接的所述加强件(13) 为第一类型加强件;与所述非接触区域连接的所述加强件(13) 为第二类型加强件,所述第一类型加强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类型加强件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加强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类型加强件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类型加强件的厚度,所述第一类型加强件的厚度大于所述非接触区域或者所述第二类型加强件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横梁(1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娟,全毅,吴春霞,卢华秀,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