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接口成型,具体是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便于连接钢管实现长距离输送,承插式钢管应运而生。承插式钢管的其中之一管端设有承口,另外之一管端设有插口,在形成输送管道时,将前一个钢管的插口插入后一个钢管的承口中,即可实现钢管的便捷连接。现有的承插式钢管承口成型设备中,上辊机构和下辊机构之间形成承口压槽,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上辊机构转动带动钢管和下辊机构转动,使钢管的一端在承口压槽的压紧作用下形成承口。该设备通过旋转压槽方式促使承口成型,其可以对结构简单的承口实现成型,然而对于具有多个不同内径的凹凸起伏的复杂承口,其难以成型或者需要多次调整压槽进行压紧才能成型,操作麻烦,而且旋转压槽成型需要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及成型方法,解决由于现有的钢管承插接口成型设备在处理复杂的承插接口成型时需要多次调整压槽进行压紧导致的操作麻烦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
...【技术保护点】
1.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100)、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上的转运设备(200)、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一侧的插口成型设备(300)、以及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另一侧的承口成型设备(400),所述插口成型设备(300)和所述承口成型设备(400)沿所述输送轨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成型驱动机构包括外侧成型驱动座(413)和外侧成型驱动组件(414),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设于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的外侧且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100)、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上的转运设备(200)、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一侧的插口成型设备(300)、以及设于所述输送轨道(100)另一侧的承口成型设备(400),所述插口成型设备(300)和所述承口成型设备(400)沿所述输送轨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成型驱动机构包括外侧成型驱动座(413)和外侧成型驱动组件(414),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设于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的外侧且与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同轴连接,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的内侧设有驱动座内锥面(4131),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驱动座内锥面(4131)配合的模组外锥面(4121),所述外侧成型驱动组件(414)连接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与所述外侧环形支架(411),以驱动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相对所述外侧环形支架(411)沿轴向移动并带动各个所述外侧成型模块沿所述外侧环形支架(411)的径向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和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之间设有外侧锥面配合结构,所述外侧锥面配合结构包括沿所述模组外锥面(412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外侧第二滑槽(403)以及与所述外侧第二滑槽(403)配合的外侧第二滑块(404),所述外侧第二滑槽(403)设于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和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之任一者上,所述外侧第二滑块(404)设于所述外侧成型驱动座(413)和所述外侧成型模组(412)之另一者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成型驱动机构包括内侧成型锥体(423)和内侧成型驱动组件(424),所述内侧成型锥体(423)设于所述内侧成型模组(422)的内侧且与所述内侧成型模组(422)同轴连接,所述内侧成型锥体(423)的外侧设有锥体外锥面(4231),所述内侧成型模组(422)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锥体外锥面(4231)配合的模组内锥面(4221),所述内侧成型驱动组件(424)连接所述内侧成型锥体(423)与所述内侧环形支架(421),以驱动所述内侧成型锥体(423)相对所述内侧环形支架(421)沿轴向移动并带动各个所述内侧成型模块沿所述内侧环形支架(421)的径向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承插口成型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成型锥体(423)和所述内侧成型模组(422)之间设有内侧锥面配合结构,所述内侧锥面配合结构包括沿所述锥体外锥面(4231)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平,刘鸿坤,陈佳,万步炎,金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