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706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及其工作方法,涉及连续铸钢的浇注技术领域。包括中间包壳体、坝、堰、剩钢溢流孔、堰后斜面、注入区斜面、湍流控制器、中间包上水口以及包底加强筋;中间包壳体底面为锯齿型结构;湍流控制器埋设于中间包壳体的包衬耐火材料内;注入区斜面设置于湍流控制器外侧;堰后斜面设置于堰后侧,用于消除堰后死区;剩钢溢流孔开设于堰后斜面中部且底面高度高于坝底端面。中间包底面采用锯齿型结构,结合湍流控制器与注入区斜面,形成连续平滑的流道,有效消除湍流器外壁死区。堰后斜面的设置打破传统堰后钢液滞留现象,消除堰后死区,使中间包内钢液流场更加合理,并促进夹杂物上浮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铸钢的浇注,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连铸中间包是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的最后一个冶金容器,其作用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钢水分配器,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夹杂物上浮分离,提高钢液的纯净度。在中间包内流场的死区不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以及钢液温度均匀性,铸坯质量将会受到影响。另外,浇注结束后中间包内剩余钢液量较大,按废钢处理,造成成本的增加。

2、授权公告号cn220445039u的《一种钢液流动平稳性高的中间包结构》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液流动平稳性高的中间包结构,包括中间包、缓流板和挡堰,所述缓流板固定在中间包的内壁,所述挡堰插设在中间包的内部,所述缓流板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液槽,所述缓流板的右侧开设有出液槽,该钢液流动平稳性高的中间包结构,需调小钢液流速,转动旋盘,通过双向螺杆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块相互靠近运动,通过两个折条带动两个挡板相互靠近运动,进而通过挡板对出液槽进行隔档,使得出液槽的露出的面积减小,整个调节组件的设置,便于控制钢液流速,通过进液槽、出液槽和连槽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包壳体(1)、坝(2)、堰(3)、剩钢溢流孔(4)、堰后斜面(5)、注入区斜面(6)、湍流控制器(7)、中间包上水口(8)以及包底加强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剩钢溢流孔(4)为方孔或圆孔,其截面面积为中间包上水口(8)通孔截面积的1.0~2.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堰(3)的高度为280~420mm,且堰(3)与中间包壳体(1)底面的间距范围为80~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包壳体(1)、坝(2)、堰(3)、剩钢溢流孔(4)、堰后斜面(5)、注入区斜面(6)、湍流控制器(7)、中间包上水口(8)以及包底加强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剩钢溢流孔(4)为方孔或圆孔,其截面面积为中间包上水口(8)通孔截面积的1.0~2.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堰(3)的高度为280~420mm,且堰(3)与中间包壳体(1)底面的间距范围为80~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死区和剩钢量的连铸中间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平李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