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286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属于岩土工程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聚焦于倾斜岩层穿越溶洞基桩载荷试验模型制作,针对岩层产状非水平的复杂地层设计。通过拼合倾斜岩层各层,制作成室内试桩荷载试验类岩基础。其包含制备系统和检测系统,制备系统分倾斜岩层、溶洞、穿越溶洞试桩三部分:倾斜岩层用特定模具依岩层倾角模型制得;溶洞经3D打印模具注硅胶、岩层浇筑成型;穿越溶洞试桩靠对应模具与防漏水胶水二次浇筑而成。检测系统由光纤应变传感器和土压力盒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研究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模型载荷试验提供了一种制作试验模型的方法,助力探究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承载变形特性与机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工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桥梁、高层建筑等,桩基础常应用于复杂地质。当桩穿越倾斜层状岩层且含溶洞时,承载性能与变形特性极为复杂。然而,当桩基础穿越倾斜层状岩层且存在溶洞时,其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传统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多针对水平地层或单一地质,难以模拟此类复杂情况。这致使设计人员难以掌握基桩承载能力与变形规律,给工程带来安全风险与经济浪费。

2、倾斜层状岩层使基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布不同于水平地层,岩层倾斜角度、层间结合等因素影响显著。溶洞的存在,因其大小、形状、位置及与基桩的关系,会导致基桩应力集中、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当下针对此类复杂地质的研究,在试验模型与方法上存在缺陷,现有模型无法精准模拟岩层与溶洞的空间关系及相互作用,试验结果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急需有效试验方法,为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中倾斜岩层制作方法的不足和缺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岩层倾角模型、溶洞制备、检测系统以及穿越溶洞试桩;所述箱体用于将倾斜岩层的各层进行拼合,最终制成类似岩基础的结构;所诉岩层倾角模型,通过设计特定角度的岩层并由单层模板浇筑而成的。所述溶洞制备溶洞经3D打印出溶洞-试桩模具注硅胶、岩层浇筑成型;所述穿越溶洞试桩,完成前期准备后,在拼接倾斜岩层时同步安装试桩,在岩层与溶洞接触处涂防漏水胶水,接着进行二次浇筑剩余空间;所述检测系统由光纤应变传感器和土压力盒组成,在试桩制备环节,预先留出四个凹槽,用于安装光纤应变传感器;而在制备倾斜岩层时,将土压力盒放置于预留部位,然后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岩层倾角模型、溶洞制备、检测系统以及穿越溶洞试桩;所述箱体用于将倾斜岩层的各层进行拼合,最终制成类似岩基础的结构;所诉岩层倾角模型,通过设计特定角度的岩层并由单层模板浇筑而成的。所述溶洞制备溶洞经3d打印出溶洞-试桩模具注硅胶、岩层浇筑成型;所述穿越溶洞试桩,完成前期准备后,在拼接倾斜岩层时同步安装试桩,在岩层与溶洞接触处涂防漏水胶水,接着进行二次浇筑剩余空间;所述检测系统由光纤应变传感器和土压力盒组成,在试桩制备环节,预先留出四个凹槽,用于安装光纤应变传感器;而在制备倾斜岩层时,将土压力盒放置于预留部位,然后进行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是待倾斜岩层拼接和穿越溶洞试桩安装完成后,最终制成倾斜状岩层穿越溶洞桩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穿越溶洞基桩竖向承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层倾角模型借助特定泡沫模型,经浇筑工序,塑造出直角三棱柱以及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这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柏张银海陈柯华肖康谢志高吴云涛陈爱军陈俊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