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车,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
技术介绍
1、无人车,也叫无人驾驶车辆、自动驾驶汽车或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成果,正悄然改变着未来交通出行与物流运输的格局,无人车依靠精妙复杂的技术原理运行。在环境感知方面,多种传感器协同作业。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束,凭借反射光时间构建周围环境三维点云图,精准识别障碍物、道路边界与其他车辆位置;摄像头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像“眼睛”一般识别交通信号灯、车道线、行人和交通标识,借助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快速分析图像;毫米波雷达利用毫米波频段电磁波,实时监测物体距离、速度和角度,在恶劣天气下弥补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感知盲区。路径规划基于感知信息展开,全局路径规划类似传统导航,依据地图数据,综合交通规则、道路拥堵等因素规划宏观路线,局部路径规划则聚焦实时路况,遇到突发状况时迅速调整全局路径,像a*算法常用于全局路径规划,dijkstra算法寻找最短路径,动态窗口法适用于局部路径规划,能在复杂动态环境灵活决策。决策与控制系统中,决策系统如同“大脑”,依感知和规划信息决定车辆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放置架(2),所述蓄电池放置架(2)上设有多个电池组(3),且蓄电池放置架(2)的侧壁上设有与多个电池组(3)匹配设置的滑动防落槽,蓄电池放置架(2)上设有与多个电池组(3)匹配设置的固定机构,所述,所述底座(1)上设有电池输送机构,且电池输送机构位于蓄电池放置架(2)的正下方,底座(1)上设有安装腔(4),且安装腔(4)的开口贯穿底座(1)的侧壁设置,所述安装腔(4)内设有横向传输主体,且横向传输主体上活动卡接有纵向传输主体,所述纵向传输主体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电池承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放置架(2),所述蓄电池放置架(2)上设有多个电池组(3),且蓄电池放置架(2)的侧壁上设有与多个电池组(3)匹配设置的滑动防落槽,蓄电池放置架(2)上设有与多个电池组(3)匹配设置的固定机构,所述,所述底座(1)上设有电池输送机构,且电池输送机构位于蓄电池放置架(2)的正下方,底座(1)上设有安装腔(4),且安装腔(4)的开口贯穿底座(1)的侧壁设置,所述安装腔(4)内设有横向传输主体,且横向传输主体上活动卡接有纵向传输主体,所述纵向传输主体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电池承载板(5),所述底座(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万向轮(6),且多个第一万向轮(6)在底座(1)的底壁上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7)与第一从动履带轮(8),所述第一驱动器(7)与蓄电池放置架(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履带轮(9),所述第一主动履带轮(9)与第一从动履带轮(8)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履带(10),所述第一传动履带(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两两对称设置的电动卡扣(11),且多组电动卡扣(11)与电池组(3)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挡板(12)及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挡板(12)及第二挡板(13)之间设有第二从动履带轮(14)与第二主动履带轮(15),且第二从动履带轮(14)与第二主动履带轮(15)分别位于第一挡板(12)及第二挡板(13)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12)上设有安装板(16),且安装板(16)设有与第二主动履带轮(15)匹配设置的第二驱动器(17),所述第二驱动器(17)的输出端与第二主动履带轮(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履带轮(14)与第二主动履带轮(15)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履带(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的换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传输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庆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