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20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针对薄壁孔结构弱刚性的特点,容易在珩磨加工中发生变形,影响珩磨加工精度的问题,通过对力控制进给珩磨材料去除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薄壁孔在单次珩磨作用下的孔径增量的预测模型和油石不同进给压强下的切深公式,并据此建立了珩磨孔径预测模型;开展薄壁孔在力控制进给珩磨中的变形仿真研究,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在孔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力控制进给方式下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珩磨过程中薄壁孔不同截面的变形情况进行预测,并针对变形情况进行补偿,有效提高薄壁孔的珩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是通过对珩磨材料去除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以及薄壁孔在力控制进给珩磨中的变形行为的仿真,建立了珩磨孔径,并在孔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属于高效精密珩磨加工。


技术介绍

1、珩磨工艺是孔精加工领域里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航空、汽车、精密机械等高精度要求的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是确保孔类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重要手段。珩磨过程中,进给机构负责将珩磨头上配置的一条或多条油石沿径向方向胀开,确保它们紧密并均匀地接触孔的内孔壁。珩磨刀具随同机床主轴一同旋转,并伴随有规律的往复运动,实现材料高效、均匀去除。这种工艺在孔径、圆度、圆柱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能够实现极为精细的公差控制,确保了加工过程中的高度可靠性。

2、但是在加工薄壁孔时,由于薄壁孔结构的刚性较弱,容易受到切削力的影响,从而发生区域性回弹变形,即“让刀”现象。且由于工件材料分布和珩磨加工运动形式的特点,工件在不同位置的变形程度会有所差异,这导致刀具在不同部位的切削深度发生变化,引起材料去除不一致,进而影响到加工精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4)珩磨孔径预测模型中,对珩磨过程的孔径演变的预测模型是:珩磨开始时,油石于上越程处扩张压向工件,首先会与接触面上的最小孔径A点接触,此时计算油石在轴向运动中将会与A点的接触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具体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孔珩磨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4)珩磨孔径预测模型中,对珩磨过程的孔径演变的预测模型是:珩磨开始时,油石于上越程处扩张压向工件,首先会与接触面上的最小孔径a点接触,此时计算油石在轴向运动中将会与a点的接触长度;下一步计算油石运动该长度的距离会不会接触到比a处孔径值更小的位置,且该位置与a处孔径差值大于此时进给压强下的切深,如果有,记该孔径位置为b,当油石运动到b位置处将不会再与a位置接触,重新计算油石与a点的接触长度,如不存在b点,则油石与a点的接触长度维持不变;下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勇袁莹莹张鹏宇傅玉灿徐九华丁文锋张全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