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故障处理,具体为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数据中心用热管背板与传统机房精密空调系统相比,具有按需供冷和高效利用自然冷源等优势,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的冷却设备。
2、然而,现有的热管背板式数据中心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蓄冷罐的占地面积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复合型建筑的数据中心在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应急状态下,冷冻水从蓄冷罐到热管冷凝器的输送距离较长,热管冷凝器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冷冻水,导致热管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减弱,从而造成热管内部压力过高的情况;在应急状态下,热管背板风机的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须依赖数量庞大的传感器所进行的多位点监控,若部分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将导致对应机柜背板风机无法得到应急供电,进而引发机柜内服务器宕机等一系列事故,造成数据丢失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以解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储液罐(15)通过分别装有第一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4)的管路A(17)、管路B(30)与循环管路(8)相连通,所述管路A(17)和管路B(30)为两条完全相同的管路,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和第二电动阀门(14)是两个结构完全相同且工作状态完全同步的电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的供电端连接有输电线路B,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储液罐(15)通过分别装有第一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4)的管路a(17)、管路b(30)与循环管路(8)相连通,所述管路a(17)和管路b(30)为两条完全相同的管路,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和第二电动阀门(14)是两个结构完全相同且工作状态完全同步的电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的供电端连接有输电线路b,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的供电端通过输电线路b与备用电源(20)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动阀门(14)的供电端连接有输电线路c,所述第二电动阀门(14)的供电端通过输电线路c与备用电源(20)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3)的弱电信号接收端和第二电动阀门(14)的弱电信号接收端均通过导线与第三控制板(18)相连接,所述备用电源(20)的不同接口分别连接有输电线路b、输电线路c、输电线路d、电量补充线路与电量监测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路b的首、末端分别为备用电源(20)和第一电动阀门(13),所述输电线路c的首、末端分别为备用电源(20)和第二电动阀门(14),所述输电线路d的首、末端分别为备用电源(20)和背板风机(1),所述输电线路d经过第二控制板(16),所述电量补充线路的首、末端分别为数据中心主电路和备用电源(20),所述电量补充线路经过第一控制板(19),所述电量监测线路的两端分别为备用电源(20)和电量传感器(24),所述输电线路a的首、末端分别为数据中心主电路和背板风机(1),所述输电线路a经过第一电流传感器(21),所述输电线路e的首、末端分别为数据中心主电路和冷水机组,所述输电线路e经过第二电流传感器(29),所述备用电源(20)通过输电线路b和输电线路c分别为第一电动阀门(13)和第二电动阀门(14)实时供电,所述制冷剂储液罐(15)侧壁上的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有温度传感器c(27)和压力传感器c(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背板应急状态智能散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19)用于接通或切断电量补充线路,以实现或切断数据中心主电路对备用电源(20)的电量补充,所述第二控制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曾俊翔,邹思凯,吴魏燕,李超群,罗邹渊,康念禄,肖婷,张家豪,黄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