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峰专利>正文

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8127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笔盖、笔尖套、弹簧和铅芯,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橡皮擦和笔盖连接并冲压紧固在一起,笔杆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插接。圆珠笔芯的尾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连接,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套管内带弹簧的全开式二爪卡头和不锈钢球珠及铜环等组成,在笔尖套内设置有带弹簧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和固定环;笔尖套的外螺纹与笔杆内螺纹连接,衬套管的一端与笔尖套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型美观、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笔两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书写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
技术介绍
铅笔、圆珠笔是常用的书写器具,其大都仅在一端设有笔头,不同时具备多种书写元件、功能单一。现有的多功能书写器具一般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储墨量、储芯量较低、不耐书写、书写费力、使用不方便。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作了不少技术专利技术。如中国专利ZL200720085935.X "两用笔"、中国专利ZL200820030859. 7 "—种半自动圆珠笔和铅笔两用笔"、中国专利ZL01250413. 0 "—种钢笔圆珠笔两用"等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书写器具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种常用书写功能的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它是通过圆珠笔芯的笔头部件在书本或课桌上揿动顶出残余铅芯或通过揿动活动件使活塞触动笔头顶出残余铅芯的带书写压力感应器的全自动铅珠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笔盖、笔尖套、弹簧、铅芯、圆珠笔芯;其特征在于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橡皮擦和笔盖连接并冲压紧固在一起,笔杆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插接,圆珠笔头顶端与橡皮擦插接,圆珠笔芯的尾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连接,铅芯可以从储芯管穿过圆珠笔芯的油管无墨区,从而增加了铅芯的长度和利用率,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套管内带弹簧的全开式二爪卡头和不锈钢球珠及铜环等组成,在笔尖套内设置有带弹簧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和固定环;笔尖套的外螺纹与笔杆内螺纹连接,衬套管的一端与笔尖套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衔接。使用时,拔掉笔盖即可书写非可擦性圆珠笔字,当书写压力过大、书写费力时,笔头收縮、握笔端子下移,根据此方法即可调节书写压力大小,从而达到书写不费力目的,若需要铅笔作图或书写可擦性铅笔字时,只需对调笔头即可像圆珠笔一样不断书写,不断输送铅芯。其原理是,通过带有弹簧的护芯管随铅芯一起在书写载体上一写一松的来回动作完成不断出芯的,同时,由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来完成单向进给铅芯,正向通芯、反向锁芯,根据此原理,即可完成不断书写不断出芯,当铅芯不够长时,在书写压力下护芯管将随铅芯一起收縮, 一直到书写不出字,此时,必须调回笔头,利用圆珠笔头在书本、课桌等载体上揿动笔头触击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顶出剩余铅芯并用手拔掉即可,揿压笔头从护芯管放入一定规格长度的铅芯,放开揿压力,恢复正常书写状态即可使用。 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型美观、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笔两用,储墨量、储芯量适中,可将铅珠笔转换为中性笔、活动铅笔、液体铅笔等单一笔之用,设有书写压力感应器,能达到书写不费力效果,适合常用铅笔作图、书写圆珠笔字、铅笔字等方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面图; 图3为B-B剖面图; 图4为C-C剖面图; 图5为D-D剖面图; 各图中1为橡皮擦、2为铜管、3为笔盖、4为圆珠笔芯、5为笔杆、6为储芯管、7为 弹簧、8为衬套管、9为二爪卡头、10为弹簧、11为不锈钢球珠、12为铜环、13、铅芯、14为固 定环、15为弹簧、16为护芯管、17为笔尖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如图1所示,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5、笔盖3、笔尖套17、弹簧7、10、 15、铅芯13、圆珠笔芯4 ;其特征在于铜管2的两端分别于橡皮擦1和笔盖3连接并冲压紧 固在一起,笔杆5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3插接,圆珠笔头顶端与橡皮擦1 插接,圆珠笔芯4的尾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连接,铅芯13可以从储芯管6穿过圆珠笔 芯4的油管无墨区,从而增加了铅芯13的长度,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 套管8内带弹簧10的全开式二爪卡头9和不锈钢球珠11及铜环12组成,在笔尖套17内 设置有带弹簧15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16和固定环14 ;笔尖套17的外螺纹与笔杆5 内螺纹连接,衬套管8的一端与笔尖套17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衔接。使用 时,拔掉笔盖3即可书写圆珠笔字,对调笔头即可书写铅笔字。当铅芯13不够长时,在书写 压力下护芯管16将随铅芯13 —起收縮, 一直到书写不出字,此时,必须调回笔头,利用圆珠 笔头在书本、课桌上揿动笔头触击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顶出剩余铅芯13并用手拔掉即 可,揿压笔头从护芯管16放入一定规格长度的铅芯13,放开揿压力,恢复正常书写状态即 可使用。 如图2至图5所示,为图1的A-A、B-B、C-C、D-D剖面图。权利要求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5)、笔盖(3)、笔尖套(17)、弹簧(7、10、15)、铅芯(13)、圆珠笔芯(4);其特征在于铜管(2)的两端分别与橡皮擦(1)和笔盖(3)连接并冲压紧固在一起,笔杆(5)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3)插接,圆珠笔头顶端与橡皮擦(1)连接,圆珠笔芯(4)的尾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连接,铅芯(13)可以从储芯管(6)穿过圆珠笔芯(4)的油管无墨区,从而增加了铅芯(13)的长度,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套管(8)内带弹簧(10)的全开式二爪卡头(9)和不锈钢球珠(11)及铜环(12)组成,在笔尖套(17)内设置有带弹簧(15)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16)和固定环(14);笔尖套(17)的外螺纹与笔杆(5)内螺纹连接,衬套管(8)的一端与笔尖套(17)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衔接。专利摘要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笔盖、笔尖套、弹簧和铅芯,铜管的两端分别与橡皮擦和笔盖连接并冲压紧固在一起,笔杆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插接。圆珠笔芯的尾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连接,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套管内带弹簧的全开式二爪卡头和不锈钢球珠及铜环等组成,在笔尖套内设置有带弹簧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和固定环;笔尖套的外螺纹与笔杆内螺纹连接,衬套管的一端与笔尖套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的储芯管衔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型美观、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笔两用。文档编号B43K21/02GK201494155SQ20092000965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张峰 申请人:张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笔头顶芯式全自动铅珠笔,包括笔杆(5)、笔盖(3)、笔尖套(17)、弹簧(7、10、15)、铅芯(13)、圆珠笔芯(4);其特征在于铜管(2)的两端分别与橡皮擦(1)和笔盖(3)连接并冲压紧固在一起,笔杆(5)的尖端内与圆珠笔头衔接,尖端外与笔盖(3)插接,圆珠笔头顶端与橡皮擦(1)连接,圆珠笔芯(4)的尾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连接,铅芯(13)可以从储芯管(6)穿过圆珠笔芯(4)的油管无墨区,从而增加了铅芯(13)的长度,用来完成全自动出芯的核心机构部分由衬套管(8)内带弹簧(10)的全开式二爪卡头(9)和不锈钢球珠(11)及铜环(12)组成,在笔尖套(17)内设置有带弹簧(15)的内有橡胶阻尼圈的护芯管(16)和固定环(14);笔尖套(17)的外螺纹与笔杆(5)内螺纹连接,衬套管(8)的一端与笔尖套(17)插接,另一端与带弹簧(7)的储芯管(6)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