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965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5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片及电池。该电极片包括:第一复合材料层、集流体和第二复合材料层;第一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复合材料层分别覆盖于集流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复合材料层包括:电极颗粒、固态电解质层、液态电解质层和固态电解质芯体;通过液态电解质层将固态电解质分隔为固态电解质层和固态电解质芯体;固态电解质层附着于电极颗粒之间形成的孔道的内壁上,将孔道中的液态电解质层与电极颗粒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半固态电池中电极颗粒表面钝化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半固态电池对锂枝晶的抗性,提高正极颗粒表面包覆层的致密性,提高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长程输运速率,并降低锂离子在固态电解质层中的传输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极片及应用该电极片的电池。


技术介绍

1、传统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为液态,包括锂盐与碳酸酯溶剂,碳酸酯溶剂相比于其他溶剂,碳酸酯溶剂可为电池提供最佳的综合电性能,但是其属于高度易燃物,热稳定性低,易发生安全事故。

2、半固态电池通过将部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可提高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并降低电解质的可燃性,但对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作用有限。传统半固态电池的电极颗粒既与液态电解质接触,又与固态电解质接触;且在电极颗粒之间的孔道内部,液态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呈现无序混合状态。传统半固态电池电极颗粒表面钝化膜的热稳定性欠佳,对锂枝晶的抗性不足,正极颗粒表面包覆层的致密性不足,锂离子在固态电解质层中迁移的效率受固态电解质层厚度的影响,且在传统半固态电池的电极孔道中,受液态电解质中众多固态电解质颗粒的影响,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长程输运受到阻碍,影响了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倍率性能和功率性能。

3、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颗粒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金属或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为前驱液固化后的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至少包括LiFePO4、LiNixCoyMn(1-x-y)O2、LiMn2O4、石墨和SiOx的其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至少包括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其中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颗粒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金属或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为前驱液固化后的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至少包括lifepo4、linixcoymn(1-x-y)o2、limn2o4、石墨和siox的其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至少包括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其中一种。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雨张雯倩王建张立吴可毛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