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援托车,具体涉及一种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1、涉及到车辆因故障或者事故而无法正常行驶时,通常需要救援拖车对故障或事故车辆(被救车辆)进行救援。救援拖车能够对被救车辆进行牵引,以保证将被救车辆拖拽至维修地点。涉及到体积及重量较大的被救车辆,救援拖车无法将其全部托起,通常是将被救车辆前端的导向轮进行托起。
2、现有技术中,救援拖车尾部通常会设置可向外延伸的托臂,通过车体上的绞盘将被救车辆拖拽至转向轮与托臂接触,并通过特制的绑扎带将转向轮与托臂进行绑扎。但是,救援拖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颠簸、加速及刹车等,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及惯性。绑扎转向轮至托臂上的绑扎带上张紧力无疑会不断变化,对于重量较大的被救车辆,对绑扎带的冲击更大,这就会缩短绑扎带的使用寿命,而且涉及到较差的路面行驶,还会导致绑扎带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救援拖车因无法抵御振动及振动对绑扎带的冲击而导致的实用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包括:
3、固定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框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托臂上;每个所述固定框均具有顶部为敞口的第一安装腔;
4、第一弹性托载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与两个所述固定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均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每个所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还包括:
6、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两个所述固定框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轨均具有沿托臂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滑腔;
7、移动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框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滑腔中;每个所述移动框均具有顶部为敞口的第二安装腔;
8、第二弹性托载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与两个所述移动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均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腔中,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均具有伸出所述第二安装腔敞口的第二托举部;所述第二托举部用于托载且固定被救车辆的其它转向轮;
9、驱动结构,固设在托臂上,且与两个所述移动框相连,用于带动各所述移动框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移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11、固定横梁,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固设在托臂上;
12、移动横梁,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框相连;
13、伸缩结构,设有多个,各所述伸缩结构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伸缩结构均固设在所述固定横梁上,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横梁相连。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的结构相同。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移动框朝向所述固定框的外壁面上均设有多个移动板;各所述移动板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框的顶面平齐;各所述移动板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移动板之间形成插接空间;
16、所述固定框朝向所述移动框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板,各所述固定板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框的顶面平齐;各所述固定板一一伸入至各所述插接空间中。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均包括:
18、承载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所述承载座的顶端为所述第一托举部;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所述承载座的两侧底部均设有第一斜面部;
19、竖向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底部,且与所述承载座相连,用于在竖直方向上缓冲来自所述承载座的冲击;
20、横向缓冲结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横向缓冲结构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承载座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斜面对应,两个所述横向缓冲结构用于在托臂的长度方向上缓冲来自所述承载座的冲击。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竖向缓冲结构包括:
22、转筒,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转筒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转筒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底部,且转动轴线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转筒上均设有贯通的滑孔,所述滑孔的轴线与所述转筒的转动轴线垂直设置;
23、支撑滑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转筒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滑杆的顶端与承载座转动连接,且转动方向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滑杆的底端穿过对应所述转筒的滑孔后伸出;
24、固定螺母,设有两个,各所述固定螺母分别与各所述支撑滑杆的伸出端螺纹连接;
25、竖向弹簧,设有两个,各所述竖向弹簧分别套设在各所述支撑滑杆上;每个所述竖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座抵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转筒抵接。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横向缓冲结构均包括:
27、滑块,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靠近承载座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
28、导向柱,设有多个,各所述导向柱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导向柱均沿着托臂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固定框侧壁上的导向孔滑动连接;
29、横向弹簧,设有多个,各所述横向弹簧分别套设在各所述导向柱上,每个所述横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腔的内壁面抵接。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斜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可与所述第一斜面滚动接触的滚轮,各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均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设置。
31、本实现方式中,固定框可保证固定安装在托臂上,进而保证稳定性。而设置在固定框内的第一弹性托载组件,可通过第一托举部将被救车辆的转向轮进行支撑,并对其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弹性托载组件的弹性缓冲效果,可有效的降低因振动或者惯性力对绑扎带的冲击,进而可延长绑扎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拖车过程的安全,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的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框朝向所述固定框的外壁面上均设有多个移动板;各所述移动板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框的顶面平齐;各所述移动板沿着托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移动板之间形成插接空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均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缓冲结构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向缓冲结构均包括:
9.如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托载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托载组件的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拖车托点支撑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框朝向所述固定框的外壁面上均设有多个移动板;各所述移动板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移动框的顶面平齐;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军,梁伟杰,李辰皓,毛向东,吕艳梅,张连武,黄文斌,宋祥君,赵晔,冯广斌,李博,黄俊凯,蔡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一八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