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涉及水下通信的分布式系统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水下机器人研究可为深海地形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海底搜救、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基于中继站的水下机器人是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中水下机器人主要负责信息采集、测量与传输及作业任务执行,而中继站作为水下机器人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算法的求解。母船在指定海域投入中继站,并通过有线线缆连接。当到达指定区域附近时,由中继站释放出一个或多个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与中继站进行通信,中继站接收水下机器人采集的信息后进行运算处理,将控制指令返回给水下机器人实现控制目标。基于中继站的控制方式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水下机器人进行作业,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中继站可作为水下机器人补充能源的站点,因此水下机器人可以设计的更加小巧灵活,以便适应复杂的海底环境,如深海沟壑和未知区域。
2、水下环境主要依赖声波通信,而声波的传播速度远低于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且受到海洋复杂的物理环境和能耗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陆地上的分布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如下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x1(k)、x2(k)、…、x12(k)分别表示水下机器人在k时刻的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垂直位移、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垂直速度、横滚角、纵倾角、艏向角、横滚角速度、纵倾角速度、艏向角速度;u1(k)、u2(k)分别表示k时刻水下机器人螺旋桨的转动角速度与转动速度;y1(k)、y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如下水下作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x1(k)、x2(k)、…、x12(k)分别表示水下机器人在k时刻的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垂直位移、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垂直速度、横滚角、纵倾角、艏向角、横滚角速度、纵倾角速度、艏向角速度;u1(k)、u2(k)分别表示k时刻水下机器人螺旋桨的转动角速度与转动速度;y1(k)、y2(k)、y3(k)、y4(k)、y5(k)、y6(k)分别表示k时刻系统测量输出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垂直速度、横滚角速度、纵倾角速度、艏向角速度;ω1(k)、ω2(k)、ω3(k)分别表示在k时刻由洋流、海水密度以及机器人自身重力变化引起的干扰;表示n1×n2维实矩阵;上标t表示矩阵或者向量的转置,表示n维的列向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张倩,郑晨晨,吕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