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铁路咽喉区作为铁路线网的核心节点,对铁路网的整体通过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其中,列车在咽喉区的发车间隔是衡量其通过能力的核心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降低咽喉区内列车发车间隔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从而降低站内列车组间的跟车距离,提高铁路咽喉区的通过能力与运输效率,提升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服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能够对咽喉区内多种运行路径与不同列车类型的列车最短发车间隔进行计算,对提升咽喉区通过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输入咽喉区线路数据、列车性能参数、运行时刻表数据;
4、s2、基于所述数据,开发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基于所述数据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3中,所述列车运行约束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车速度曲线优化的咽喉区最短发车间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玲,陈力与,肖晓芳,叶雨涛,葛健豪,朱梓桐,陈蕴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