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567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9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包括用于与外部对接端子配合的配合端以及连接于配合端的接线端,接线端形成有用于限制外部导电元件的抱合部,抱合部紧配合于塑胶外壳内,所述接线端还具有一用于穿入塑胶外壳内并由多个方向弹性抵紧于塑胶外壳的紧固部。配合端和接线端的配合,在折叠端子结构穿入塑胶外壳内后,配合端用于与对接端子对插配合、接线端用于与外部导电元件对插配合以此实现电信号传输,紧固部在接线端与塑胶外壳的紧配合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与塑胶外壳弹性支撑的方向,提高了折叠端子结构与塑胶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折叠端子结构松动的可能性,以提升折叠端子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仪表中,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独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连接桥梁的功能,担负起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或与电束端子配套配合以构成板对线连接,亦可独立用于板与板连接。

2、连接端子作为电连接器的核心部件,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在电连接器上用于传输数据使用。现有的一些连接端子具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以及插拔于塑胶外壳和对接端子的配合端,其中,接线端沿其中一横向方向挤压塑胶外壳的内壁以保持连接端子与塑胶外壳之间的稳定,但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另一方向上,连接端子仍然能够进行移动,导致连接端子与塑胶外壳之间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以解决连接端子与塑胶外壳之间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对接端子配合的配合端以及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对接端子配合的配合端以及连接于配合端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形成有用于限制外部导电元件的抱合部,所述抱合部紧配合于塑胶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还具有一用于穿入塑胶外壳内并由多个方向弹性抵紧于塑胶外壳的紧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端包括与所述接线端连接的第一叠片以及层叠于所述第一叠片上的第二叠片;所述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一体折弯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叠片由所述第一叠片的横向一侧折弯后通过冲压方式折叠于所述第一叠片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端子结构,包括用于与外部对接端子配合的配合端以及连接于配合端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形成有用于限制外部导电元件的抱合部,所述抱合部紧配合于塑胶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还具有一用于穿入塑胶外壳内并由多个方向弹性抵紧于塑胶外壳的紧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端包括与所述接线端连接的第一叠片以及层叠于所述第一叠片上的第二叠片;所述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一体折弯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叠片由所述第一叠片的横向一侧折弯后通过冲压方式折叠于所述第一叠片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合部包括分别自接线端横向两侧向外弯弧延伸形成的第一抱臂和第二抱臂,所述第一抱臂和第二抱臂上均具有一凹口,所述凹口将对应的抱壁分隔成沿折叠端子结构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前抱部和后抱部,两所述前抱部之间的抱合空间小于两后抱部之间的抱合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设置于所述抱合部和配合端之间,所述紧固部包括自接线端一侧折弯形成的l形的第一弹性支撑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还包括自接线端另一侧折弯形成的第二弹性支撑段。

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波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锦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