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后悬,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悬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货物运送至全国各个地方,货运量持续稳步增长,轻型新能源物流车在货物末端运输担任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轻型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其竞争也越来越大。低货台、大方量和爬坡动力性成为轻型新能源物流车的主流需求,而后悬结构是影响货台高度、大方量和爬坡动力性的重要因素。
2、后悬结构采用刚性桥板簧悬架时,车辆的驱动类型一般只能选择前驱,然而物流车等小货车需要承载重物,在小区地库等坡道路面行驶时需要有一定的爬坡能力。前驱车辆在坡道上因重心后移,前轮附着力会减弱,相对后驱车辆而言,其爬坡能力较弱。后悬结构采用电驱桥板簧结构时,虽然实现了后驱,但是驱动组件与后桥总成固定连接,驱动组件构成了后桥总成的一部分重量,当车辆过坑时,整车簧下的质量冲击较大,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差。
3、基于此,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刚性桥结合后驱的方案,采用这种方案时,悬架缓冲块只能布置在驱动组件的上方,导致整车货台高度较高,使货箱的载货方量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悬结构,可以在实现车辆后驱的同时,降低整车的货台高度,增大货箱的载货方量。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后悬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边总成和第二轮边总成,后悬结构包括:
3、驱动组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第二轮边总成;其中,在沿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第二轮边总成
4、后桥,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第二轮边总成之间,所述后桥设有用于与缓冲块配接的缓冲位,所述缓冲位设置在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缓冲位的高度低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
5、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驱动半轴和第二驱动半轴,所述驱动件偏离所述中心轴线设置,位于所述后桥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和所述第二驱动半轴在所述中心轴线处围成有所述避让空间。
6、可选的,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型球笼和第二固定型球笼,所述第一驱动半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与所述第一轮边总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包括第一外轴杆和第一内轴杆,所述第一内轴杆的部分结构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外轴杆内,所述第一外轴杆和所述第一内轴杆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连接。
8、可选的,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固定连接在所述后桥靠近所述第一轮边总成的一端,所述第一板簧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的下方,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之间具有活动空间。
9、可选的,所述后桥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有背离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板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具有所述活动空间。
10、可选的,所述后桥还包括后桥本体,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段分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轮边总成。
11、可选的,所述后桥还包括后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轮边总成,所述缓冲位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减振器安装部,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减振器安装部。
1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悬结构、悬置和车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悬置安装于所述车架。
14、本申请提供的后悬结构和车辆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15、驱动组件在所述中心轴线处形成有避让空间,使驱动组件和用于与缓冲块配接的缓冲位能够错开布置,即,缓冲块的布置高度无需受到驱动组件的影响,缓冲块可以低于驱动组件设置,相比于传统的电驱桥后悬结构和刚性桥后驱悬架结构,本方案能够降低缓冲块的布置高度,以降低车辆货台的高度,从而增大货箱的储物方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悬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边总成和第二轮边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驱动半轴和第二驱动半轴,所述驱动件偏离所述中心轴线设置,位于所述后桥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和所述第二驱动半轴在所述中心轴线处围成有所述避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型球笼和第二固定型球笼,所述第一驱动半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与所述第一轮边总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包括第一外轴杆和第一内轴杆,所述第一内轴杆的部分结构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外轴杆内,所述第一外轴杆和所述第一内轴杆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有背离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板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使所述第一板簧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具有所述活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还包括后桥本体,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段分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轮边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还包括后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所述后桥本体和所述第一轮边总成,所述缓冲位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减振器安装部,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减振器安装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悬结构、悬置和车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悬置安装于所述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边总成和第二轮边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驱动半轴和第二驱动半轴,所述驱动件偏离所述中心轴线设置,位于所述后桥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半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轮边总成和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和所述第二驱动半轴在所述中心轴线处围成有所述避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型球笼和第二固定型球笼,所述第一驱动半轴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与所述第一轮边总成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半轴包括第一外轴杆和第一内轴杆,所述第一内轴杆的部分结构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外轴杆内,所述第一外轴杆和所述第一内轴杆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固定型球笼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固定型球笼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结构还包括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