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0355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涉及高速公路排水技术领域,用于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排水,排水系统包括缝隙式排水沟和多个横向排水装置,路面开设缝隙式排水沟,横向排水装置包括缝隙式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急流槽和排水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二、三车道之间划设置双黄线分隔带,双黄线分隔带中设置缝隙式排水沟截取行车道上面的水,减少水流路径,让行车道中的水更为迅速地排出路面结构外。缝隙式排水沟中截留的水,临时存储在缝隙式排水沟中,底部依次通过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排出路面结构外,横向排水管外接高速公路边坡的急流槽,最终通过底部的排水沟排走,避免积水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公路排水,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1、与普通整体式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高速公路相比,超多车道超宽路幅高速公路(通常为整体式双向十车道及以上者)的汇水面积更大、水流路径更长。同等条件下其路面流量更大、排水时间亦更长,由此引发的路面行车安全与道路排水设计等问题相对更为突出。

2、对于超宽路面,公路坡面汇流历时将有一定增加,容易导致右侧硬路肩和行车道路面潮湿,甚至积水。

3、当路面积水达到一定厚度时,因水的楔入,胎路接触面积显著下降,高速行进的轮胎可能出现与路面相分离的滑水现象,从而导致车辆操作失控而酿成交通事故。

4、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路基排水层设计与部分特殊路段的排水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地对高速公路积水风险路段进行的综合排水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多车道超宽路幅高速公路的排水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p>

2、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用于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排水,其特征在于:排水系统包括缝隙式排水沟(1)和多个横向排水装置,路面开设缝隙式排水沟(1),横向排水装置包括缝隙式集水井(2)、横向排水管(3)、急流槽(4)和排水沟(5),每隔设定距离在缝隙式排水沟(1)的底部设置缝隙式集水井(2),缝隙式集水井(2)的顶部与缝隙式排水沟(1)的底部连通,横向排水管(3)的一端与缝隙式集水井(2)的底部连通,所述急流槽(4)安装在高速公路边坡(8)上,急流槽(4)的一端与横向排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排水沟(5)设置在高速公路边坡(8)的底部,急流槽(4)的另一端接入排水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用于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排水,其特征在于:排水系统包括缝隙式排水沟(1)和多个横向排水装置,路面开设缝隙式排水沟(1),横向排水装置包括缝隙式集水井(2)、横向排水管(3)、急流槽(4)和排水沟(5),每隔设定距离在缝隙式排水沟(1)的底部设置缝隙式集水井(2),缝隙式集水井(2)的顶部与缝隙式排水沟(1)的底部连通,横向排水管(3)的一端与缝隙式集水井(2)的底部连通,所述急流槽(4)安装在高速公路边坡(8)上,急流槽(4)的一端与横向排水管(3)的另一端连通,排水沟(5)设置在高速公路边坡(8)的底部,急流槽(4)的另一端接入排水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路面(13)的第二和第三车道之间划双黄线分隔带(9),在双黄线分隔带(9)的中部开设缝隙式排水沟(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缝隙式排水沟(1)包括集水段(11)和储水段(12),所述集水段(11)的顶部与路面(13)平齐,储水段(12)的开口与集水段(11)底部一体连通,集水段(11)和储水段(12)的横截面形成倒ω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装置的间隔是30米到50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管(3)的中心轴线与路面(13)的表面呈夹角α,α>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超多车道超宽路面缝隙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水系统还包括多个扰流装置,多个扰流装置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横向排水装置的中部,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柔性扰动部(71)和水流扰动驱动部(72),所述缝隙式排水沟(1)位于相邻两个横向排水装置的中部区域的底部设置扰流口(111),扰流口底部设置动力部腔体(112),所述柔性扰动部(71)覆盖在缝隙式排水沟(1)的扰流口(111)处,所述水流扰动驱动部(72)安装在动力部腔体(112)内,当水流扰动驱动部(72)动作时,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东张世平甘磊任蒙刘新舟邵俊汪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交工程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